• 正文
    • Part 1、營收利潤雙下滑,傳統(tǒng)豪華車市場承壓
    • Part 2、電動化轉型的陣痛與戰(zhàn)略破局
    • 小結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奧迪2024財報分析:轉型陣痛,怎樣破局?

03/21 11:53
558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奧迪集團2024年財報顯示,總營收同比下降7.6%至645.32億歐元,營業(yè)利潤大幅下滑37.8%至39.03億歐元,交付量減少11.8%。不管是保時捷還是奔馳寶馬,奧迪也像傳統(tǒng)豪華車的企業(yè)在全球經(jīng)濟放緩、供應鏈危機及燃油車競爭加劇下的嚴峻挑戰(zhàn)。

中美市場的深耕以及“收縮與擴張并行”的戰(zhàn)略調整,2025年奧迪計劃推出20款新車,營收目標定為675億-725億歐元,利潤率力爭7%-9%。

我們將從營收利潤下滑與市場承壓、電動化轉型的陣痛與突破兩個維度展開分析,并探討奧迪未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布魯塞爾工廠關停、PPE平臺推進、與中國伙伴的合作,構成了奧迪轉型的關鍵邏輯,其成敗將決定其能否在豪華車市場重塑地位。

Part 1、營收利潤雙下滑,傳統(tǒng)豪華車市場承壓

● 奧迪集團2024年財報數(shù)據(jù)并不是很好看的,

◎?總營收645.32億歐元,同比下降7.6%;
◎?營業(yè)利潤39.03億歐元,同比下滑37.8%,利潤率從9%跌至6%;
◎?交付量167.12萬輛,同比減少11.8%,其中燃油車銷量顯著萎縮。

與大眾集團相比,奧迪的業(yè)績下滑更為明顯,當然所有的傳統(tǒng)豪車都有問題,奧迪官方將其描述為“穩(wěn)健”,這詞與數(shù)據(jù)表現(xiàn)是有落差的。

● 生產與供應鏈

◎?總產量:1,692,152 輛(同比下降 13.7%),布魯塞爾工廠停產導致產量驟降 71.6%。
◎?電動車生產:BEV 產量 158,343 輛(同比下降 19.5%),PHEV 產量 77,144 輛(同比下降 19.1%)。
◎ 中國市場:本地生產 608,538 輛(同比下降 9.2%),交付量 653,016 輛(同比下降 10.9%)。

● 市場分布:

◎?歐洲交付量 670,859 輛(同比下降 11.1%),德國下降 21.2%;
◎?美國交付量 202,969 輛(同比下降 13.7%);
◎ 中國仍是最大單一市場,64.94萬,占總交付量 39%。

營收與利潤雙下滑的根源,既有外部宏觀環(huán)境的沖擊,也有內部戰(zhàn)略調整的代價。全球經(jīng)濟放緩削弱了汽車消費需求,尤其在歐洲,通脹與能源成本上升抑制了購買力。

布魯塞爾工廠關停帶來一次性支出,成為利潤大幅下滑的主因。若剔除此項費用,核心業(yè)務利潤率仍維持在9%以上,基本盤韌性猶存,但短期財務壓力不可忽視。

奧迪長期依賴燃油車構建市場競爭力,燃油車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 奧迪品牌

◎?交付量 1,671,218 輛(同比下降 11.8%),營業(yè)利潤 26.54 億歐元(同比下降 45.3%),主要因布魯塞爾工廠重組費用(約 16 億歐元)及二手車殘值壓力。

◎?電動車(BEV)交付量 164,480 輛(同比下降 7.8%),占總交付量 9.7%。

● 賓利

◎?交付量 10,643 輛(同比下降 21.5%),營業(yè)利潤 3.73 億歐元(同比下降 36.6%),ROS 14.1%。
◎?Bentayga 仍是暢銷車型,但產量下降 24.4%。

蘭博基尼

◎?交付量 10,687 輛(同比增長 5.7%),營業(yè)利潤 8.35 億歐元(同比增長 15.5%),ROS 27.0%。
◎?新車型 Revuelto 推動增長,Urus 仍為銷量主力。

●?杜卡迪
◎?摩托車交付量 54,495 輛(同比下降 6.4%),收入 10.03 億歐元,營業(yè)利潤 0.91 億歐元(同比下降 18.4%)。

● 在中國,奧迪銷量下降10.9%至64.94萬輛,盡管A6L(17萬輛)和Q5L(14.9萬輛)穩(wěn)居細分市場前列,但整體下滑趨勢顯示其燃油車“護城河”正在被本土品牌與新勢力侵蝕。

● 歐洲市場同樣承壓,環(huán)保政策趨嚴與消費者偏好轉變,進一步壓縮了燃油車的生存空間。奧迪11.8%的交付量降幅在BBA中最為顯著,在傳統(tǒng)動力領域的脆弱性。

純電動車表現(xiàn)成為財報中的亮點。2024年,純電動車交付量16.93萬輛,同比下降7.8%,但占比從8.1%提升至9.7%,降幅低于整體市場11.8%。奧迪需要在“退”與“進”之間找到平衡,以應對市場承壓與轉型并存的局面。

Part 2、電動化轉型的陣痛與戰(zhàn)略破局

奧迪的電動化轉型正處于“陣痛期”,既有技術與市場的陣痛,也有戰(zhàn)略突破的曙光。

2024年純電動車交付量下降7.8%,但降幅低于整體市場,占比提升至9.7%,通過PPE平臺研發(fā)、燃油車智能化創(chuàng)新及中美市場深耕,試圖擺脫“油改電”桎梏,在豪華車市場重塑競爭力。

2024年奧迪啟動與保時捷合作的PPE高端純電平臺項目,PPE平臺的Q6L e-tron搭載800V高壓快充技術,補能效率直追新勢力第一梯隊,預計2025年中上市。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奧迪從“油改電”向原生電動平臺的轉型。

●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是奧迪轉型的重中之重。

◎?與上汽合作的智能數(shù)字平臺(ADP)進展超預期,首款產品有望年內亮相,
◎?而一汽奧迪的PPE平臺車型Q6L e-tron和A6 e-tron(搭載寧德時代麒麟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將在2025年上市。
◎?此外,奧迪與華為合作的A5L,搭載華為ADS 3.0系統(tǒng),成為全球首款具備類L3級智能駕駛的燃油車,打破“油車不智能”的認知壁壘,延長了燃油車生命周期,也為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智能化競爭增添砝碼。

研發(fā)投入的逆勢擴張聚焦PPE平臺、智能駕駛及車聯(lián)網(wǎng),技術儲備為2025年的20款新車計劃奠定基礎。

三大核心戰(zhàn)略——產品換血(2025年前推出20款新車)、市場深耕(擴建長春PPE工廠、北美引入10款車型)、技術突圍(插混車型增至10款,800V平臺覆蓋率達60%)——體現(xiàn)了奧迪的轉型野心。

● 在中美兩大核心市場,奧迪面臨不同挑戰(zhàn)。

◎?美國市場注重電動車性能與品牌溢價,A5 e-tron等10款車型的引入旨在鞏固其地位;
◎?中國市場則需應對本土品牌的強勢競爭,上汽奧迪的B級電動豪車AUDI E依托供應鏈優(yōu)勢,成本有望降低18%,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強調的“中國速度”,不僅是轉型節(jié)奏的加速,也是對中國市場潛力的深度挖掘。

核心一句話:奧迪智能化用上華為ADS3.0是一步妙棋,中美市場的深耕為其提供了增長空間 。

小結

奧迪2024年財報營收利潤雙下滑與燃油車市場的萎縮,2025年奧迪計劃營收675億-725億歐元,利潤率7%-9%,20款新車的集中上市與中美市場的技術紅利釋放,將成為其轉型的關鍵節(jié)點。

“在中國,為中國”的戰(zhàn)略能否助其重回巔峰,取決于其能否以“中國速度”兌現(xiàn)技術承諾,奧迪正在用短期的陣痛換取長期的未來。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筆者 朱玉龍,一名汽車行業(yè)的工程師,2008年入行,做的是讓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我學的是測試和電路,從汽車電子硬件開始起步,現(xiàn)在在做子系統(tǒng)和產品方面的工作。汽車產業(yè)雖然已經(jīng)被人視為夕陽產業(yè),不過我相信未來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車仍是實現(xiàn)個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車電子電氣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與同行和感興趣的朋友分享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