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主動找車位,還能智能倒車避讓
    • 代客泊車,發(fā)展到哪一步了?
    • 代客泊車,風險如何承擔?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華為再秀肌肉,代客泊車發(fā)展到哪一步了?

2023/11/29
2103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最近,有博主曝光華為無人代客泊車功能視頻,測試車輛為不久前剛剛開啟預售的智界S7。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智界S7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主完成禮讓行人、倒車避讓、極限會車、自動泊車、自動接駕等一系列操作,看起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

泊車代駕功能可讓車主一鍵開啟無人泊車。當車主下車后,一鍵開啟該功能,車輛自己就能去找車位停車。換言之,有了該功能之后,用戶到山姆、宜家等商場,直接開到商場入口或是停車場的入口即可離開前去逛街購物,讓車自己找停車位,大大減輕了用戶開車的負擔。那么,代客泊車這一輔助駕駛功能現(xiàn)如今到底發(fā)展到哪一步了?華為的此次展示算得上業(yè)界的“遙遙領先”嗎?

主動找車位,還能智能倒車避讓

智界 S7 的泊車代駕功能,核心即是用代駕的方式解決泊車的難題。換言之,它可以實現(xiàn)在停車場特定環(huán)境下的自動駕駛。有了該項功能的加持,車主出門就像多了一個專職的停車司機,比如周末去看望家人,到達目的地后可以直接把車停到地庫中的電梯口或是樓下,全家人下車同時把各種物品都一起拿下來。接下來,車主只要一鍵開啟無人泊車,智界 S7 就可以自己找車位停車。到達目標車位,如果目標車位被占,智界 S7 的代駕泊車功能也會自動漫游找其他車位,進行自動泊車,非常智能。同時,這樣也解決了車主面臨的由于先放下乘客或先搬運物品,而導致的目標停車位被占的問題。

而此次放出的這段代客泊車視頻,時長6分鐘,拍攝地為上海前灘太古里的一個大型商超的地下車庫,在駕駛位無人狀態(tài)下,車輛完成了停車/減速/換道避讓行人、倒車避讓對向來車、低速通過對向來車、自動泊車入庫、90度窄道轉(zhuǎn)彎、自動接駕等多個操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在狹窄道路會車時,智能駕駛系統(tǒng)能理解當前的場景,并會主動禮貌倒車進行避讓,讓人眼前一亮。

與此同時,大型商超地下車庫不僅考驗車輛信號覆蓋的穩(wěn)定性,其人/車流量也比一般地下車庫大,路況會更復雜,視頻中,這個車庫里行人較多,還有正在營業(yè)的店鋪。車主并沒有明確的泊車車位鎖定,需要車輛自動規(guī)劃泊車路徑并找回車主,考驗的是車輛的純視覺方案下的環(huán)境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從這些方面來看,華為此番的展示效果是成功的。

代客泊車,發(fā)展到哪一步了?

華為智界S7的代客泊車視頻一出,伴隨著華為本身的高話題度,立即在車圈內(nèi)引發(fā)一陣激烈討論。事實上,代客泊車的概念很早便被提出,但風險與安全性的考慮也讓許多廠家望而卻步。首先,地下室道路狹窄,人流量非常多,且沒有明確的交通規(guī)則,行人可以隨意橫穿,并且盲區(qū)也眾多,因此實現(xiàn)代客泊車的功能難度不亞于實現(xiàn)L4級別自動駕駛,更何況代客泊車是不用讓車主坐在車內(nèi)的。其次,地下室的信號非常弱,對于普遍使用RTK的定位系統(tǒng)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zhàn),要么需要事先構(gòu)建好停車場的地圖,要么采用類似SLAM的方法實時定位與建圖。前者所需成本巨大,且受場景變化影響,后者實現(xiàn)的算法難度較大,且據(jù)筆者所知,現(xiàn)今車載計算系統(tǒng)無法實時完成該類運算。無論從哪一方面看,華為此次展現(xiàn)出的效果,確實是業(yè)界的“遙遙領先”了。但同時,由于是放出的視頻,不知道實際使用時體驗會如何。

代客泊車功能其實不僅華為在做,國產(chǎn)廠商也有很多在發(fā)力這類場景。例如國產(chǎn)智能汽車的代表小鵬,一直以來都以智能駕駛作為主要發(fā)力方向,很早之前便有了記憶泊車的功能。這項功能的使用,首先需要司機手動將車開入地庫,完成第一次泊車,系統(tǒng)就能記住你的行駛軌跡和車位。下次再來到這個地庫,開啟跨樓層記憶泊車,車輛就會自動開到上次記憶的車位那里,然后完成泊車。從這套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小鵬的這套系統(tǒng)需要車主首先示范一次泊車,在這過程中系統(tǒng)應該是記錄了車輛的行駛軌跡,并完成了環(huán)境的建圖,從而在之后的自動泊車過程中,有了地圖便可完成實時定位,同時也有著之前記錄下的全局導航路徑,再配合實時感知,完成行車過程中的障礙物避讓等操作。由于華為的視頻中沒有說明是否有先驗地圖的信息,因此兩家廠商的功能也無法得到公平的比較,等到實際用戶上手智界S7的新車后,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評判。到目前為止,兩家所展示的智能駕駛能力,都在業(yè)界屬于領先水平。

代客泊車,風險如何承擔?

華為代客泊車的視頻出來后,有網(wǎng)友向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chǎn)品高級總監(jiān)劉毅林提問:" 把小鵬的停車場記憶泊車改造一下,起點在車位,終點在電梯廳門口虛擬車位,把座椅傳感器禁用功能打開,加個功能激活的交互,做個像智界 S7 那樣的無人代客泊車 demo,需要一星期不?" 得到的回答是:" 不需要那么久,但不可以這么干。" 目前該評論已刪除。

小鵬的意思應該是目前法律針對代客泊車的責任分配還不明確,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縱使有這種功能小鵬也不敢開放給用戶使用。事實上,代客泊車是輔助駕駛的“擦邊球”,一方面由于功能的特殊性,要該功能實用車上就不應該坐人;另一方面由于地下車庫場景的復雜性與難度,絲毫不低于實現(xiàn)城區(qū)道路的L4自動駕駛。因此,如果在技術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貿(mào)然給用戶提供這類功能,在責任分配不清晰的情況下后果可想而知,對于車企的聲譽來說也是巨大打擊。筆者認為,這也是華為此次只有視頻流出,并沒有實際開放該功能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來,自動駕駛作為新興技術,其發(fā)展速度過快,但由于法律條款的不完善,給功能的實現(xiàn)普及戴上了“緊箍咒”。一方面當然是益處更多,給人命相關的技術發(fā)展降降溫,讓激進的廠商冷靜冷靜;但另一方面也無形阻礙了技術改變世界的格局。好在,這一現(xiàn)狀不會持續(xù)太久,四部委前段時間聯(lián)合印發(fā)通知,部署開展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要求具備量產(chǎn)條件 L3、L4 級別智能網(wǎng)聯(lián)車在限定區(qū)域內(nèi)開展上路試點,尤其首次明確事故責任判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加完善的責任判別體系將被建立,自動駕駛可以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

對于?" 停車難 " 的問題,社會各界和車企都在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從車企層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大多車企還是聚焦自動泊車的維度,功能的目的是幫用戶解決 " 停車困難癥 "。智界 S7 的泊車代駕功能則更進一步,在幫車主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了 " 找車位 " 的難題。華為在車圈越來越多的曝光也讓友商們感受到了壓力,這對于用戶來說自然是好的,行業(yè)的內(nèi)卷才能促進行業(yè)發(fā)展,帶給用戶更多更有性價比的新興技術體驗。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CD4051BM 1 Texas Instruments 20-V, 8:1, 1-channel analog multiplexer with logic-level conversion 16-SOIC -55 to 125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58 查看
L6472PD 1 STMicroelectronics Fully integrated microstepping motor driver with motion engine and SPI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9.25 查看
L9953XPTR 1 STMicroelectronics Door Actuator Driver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暫無數(shù)據(jù) 查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