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蓋世汽車研究院公布了國內L2系統(tǒng)最新裝機量數據。2024年1-8月,國內市場L2及以上智能駕駛裝機量累計達605.1萬套,其中8月裝配量為90.7萬套,L2整體滲透率已接近47%,相較于去年同期的40%提升顯著。
分品牌來看,造車新勢力毫無疑問是當前智能駕駛快速普及的主力軍,比如理想汽車、問界、蔚來等,幾乎都已全系標配L2,當下各家企業(yè)角逐的重點已經轉向了NOA,尤其是更復雜的城市NOA規(guī)?;涞?。
但與此同時,以比亞迪、吉利、長安、大眾、豐田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車企,伴隨著上半場電氣化轉型成果初顯,也在爭相加速智能化升級,一方面不斷橫向擴大品牌整體智駕滲透率,另一方面持續(xù)縱向推進高階智駕迭代升級。
過去一段時間,多家傳統(tǒng)車企相繼宣布重金布局智能駕駛,甚至不惜對已有研發(fā)體系“動刀子”,加速推進中高階智駕系統(tǒng)規(guī)模化落地,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頭部自主,集體加速智能化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為沖刺2025年中高階智駕落地,比亞迪自研智駕團隊已經啟動封閉開發(fā)。
考慮到過去一年來,比亞迪在智駕領域動作頻頻,不難猜測比亞迪此舉意在加速搶占智能駕駛變革新高地。
作為自主新能源汽車賽道“領頭羊”,比亞迪于2023年上半年在一場內部會議上正式確認,將智能駕駛升級為比亞迪的核心戰(zhàn)略之一。
差不多同一時間,比亞迪在內部對智駕研發(fā)團隊進行了一系列人員和組織架構調整,同時對外啟動大規(guī)模招聘,凸顯智能化轉型決心。同年7月,比亞迪正式首發(fā)自研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天神之眼”,并成功搭載于騰勢N7,標志著比亞迪自研智駕迎來重大突破。
在此基礎上,今年初比亞迪進一步發(fā)布“整車智能”戰(zhàn)略,并表示未來將在智能化領域投入1000億元。同時,比亞迪再度調整智駕研發(fā)團隊,對原產品規(guī)劃與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進行重組,更名為“比亞迪汽車新技術院”,下設三支研發(fā)團隊,分別為智能駕駛開發(fā)中心、天璇開發(fā)部和天狼開發(fā)部,依次負責方案量產與交付、大算力平臺自研和低算力平臺自研。
在內部強大研發(fā)團隊的支持下,比亞迪智能化轉型迅速取得出色進展。據蓋世汽車梳理發(fā)現,截至目前,比亞迪旗下仰望U8、騰勢N7、漢EV、宋L EV、海獅07 EV、海豹等車型,都已搭載自研“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tǒng)。
其中仰望U8搭載的是“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DiPilot600,2025款漢DM-i和漢EV搭載的是DiPilot300,2025款宋L EV則搭載的是DiPilot 100。這里 DiPilot 100 /300 /600 主要差異在于智駕芯片,DiPilot 100的芯片是地平線征程5,DiPilot 300用的是單顆英偉達OrinX,DiPilot600搭載的是雙OrinX。
接下來,據悉即將上市的騰勢N9、唐L等車型,也將搭載“天神之眼”系統(tǒng),實現比亞迪20萬以上主銷車型廣泛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全力推進智駕自研,比亞迪還與博世、華為、Momenta、地平線、英偉達等產業(yè)鏈上下游企業(yè)達成了深度合作。其中比亞迪方程豹即將上市的豹8已確認將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3.0,未來方程豹品牌其他新車據悉也會與華為一起開發(fā)。
和比亞迪一樣,在智能駕駛領域,長安汽車也選擇了自研、合作兩手抓。
10月21日,長安啟源E07正式上市。作為長安自主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首款產品,長安啟源E07基于長安 SDA 天樞架構打造,搭載了長安汽車自研天樞大模型、長安智駕、天域OS、天域智慧座艙等多項智能化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啟源E07也是首款搭載長安自研“長安智駕”的車型,可以實現高速領航和泊車輔助功能,未來還可以通過升級支持城市領航輔助駕駛。
面向智能駕駛,長安汽車于2023年下半年引進前百度自動駕駛“元老”陶吉,擔任長安汽車首席智能駕駛技術官,主導長安智駕系統(tǒng)自研。隨后在陶吉的帶領下,長安汽車迅速組建智能駕駛研發(fā)團隊,強化智駕自研。
與此同時,針對長安深藍和阿維塔,長安汽車還與華為進行了深度合作。其中深藍旗下S07、L07兩款車型,均已搭載華為乾崑智駕解決方案。而阿維塔,從早期與華為圍繞“HI模式”合作,到今年8月正式入股華為引望,與華為開啟“HI?Plus”合作新模式,更是先后在旗下阿維塔11、阿維塔12、阿維塔07等多款車型上搭載了華為智駕解決方案,其中阿維塔07也是首批搭載華為乾崑ADS 3.0的車型。
按照長安汽車的規(guī)劃,未來長安高階智駕將全系標配500TOPS的算力,長安汽車的目標是,2027年成為智駕行業(yè)領導者。為此,長安汽車計劃在未來3年向全球推出37款全新數字化智能汽車產品,未來5年計劃投資2500億元,新增約1萬人的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
同樣在近期傳出智駕研發(fā)體系調整的還有吉利。
眾所周知,由于龐大的品牌陣容,吉利有著復雜的研發(fā)架構,其中僅智駕研發(fā),目前就可以數出5個,包括吉利研究院智能駕駛中心、極氪自研智駕團隊、路特斯智駕團隊、億咖通,以及脫胎于吉利的福瑞泰克,存在嚴重的重復開發(fā)和資源浪費問題,整合勢在必行。
為此,據傳吉利已于近期設立了整合小組,旨在整合吉利中央研究院及各子品牌的智駕、座艙等團隊。
另外還有廣汽、奇瑞、長城等,過去一段時間也相繼宣布加大智駕布局。其中廣汽,不僅先后投資了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和滴滴自動駕駛,加碼Robotaxi研發(fā),還通過廣汽埃安與Momenta達成了深度合作,共推高階智能駕駛普及應用。
奇瑞不久前更是重磅發(fā)布了面向未來的高階智能駕駛技術方案,進化大卓智駕C-Pilot 4.0到C-Pilot 5.0,標志著奇瑞智能車全面進入高階智駕NOA元年。在此基礎上,奇瑞明確宣告“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氣了”,甚至還提出了“必須進入行業(yè)頭部”的目標。
可以說,如果智能化上半場,主角更多是造車新勢力,那么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車企也將陸續(xù)駛入智能駕駛核心競技場。
決戰(zhàn)高階智駕,2025是關鍵之年
毋庸置疑,在國內市場,各種智駕系統(tǒng)正成為越來越多新車的標配。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最新統(tǒng)計,今年1-8月,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四大自主品牌L2系統(tǒng)(含L2+和L2++)配套量分別為72.5萬套、22.9萬套、12.3萬套和12.1萬套,品牌對應滲透率依次為37.1%、39.7%、29.9%、22.4%。
其中比亞迪,由于較大的終端銷售體量,L2配套規(guī)模高居自主品牌榜首。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目前傳統(tǒng)自主品牌L2搭載量整體都不高,這恰恰也意味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尤其在智駕級別更高的NOA領域,現階段仍然以新勢力品牌占據主導。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配置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內市場高速NOA累計配套量已超93萬套,對應滲透率達7%,城市NOA也開始規(guī)?;宪?,滲透率已達1.3%。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其中,理想、蔚來、阿維塔和智界NOA滲透率均為100%,另外問界、小鵬等新勢力品牌的NOA滲透率也已超過90%。比較之下,傳統(tǒng)車企在NOA搭載率方面整體還處于較低水平。
而縱觀智能駕駛演進路線,業(yè)界普遍認為,NOA是通向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城市NOA的規(guī)?;占?,對于最終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提速NOA研發(fā)、強化自主權、擴大量產規(guī)模,對于傳統(tǒng)車企而言勢在必行。
顯然,頭部車企們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紛紛奮力追趕。而從各家公布的時間節(jié)點來看,明年將是大家沖刺中高階智駕規(guī)?;涞氐年P鍵之年。
奇瑞就明確表示,將在2025年實現自主旗艦高階智駕NOA產品搭載于奇瑞四大品牌十多款車型量產上市,主銷車型配置率將超過50%,從無圖城區(qū)NOA到自主旗艦高速NOA,依托于端到端技術快速實現NOA規(guī)?;慨a。預計未來3年,將有超過400萬全球用戶體驗到大卓智駕自主旗艦產品,全系覆蓋,智駕平權。
目前,奇瑞大卓智駕端到端技術已經立項,正在開發(fā)中,并已經完成了感知大模型+規(guī)劃大模型的端到端研發(fā)布局,計劃2025年實現量產上車,2026年完成一段式端到端和VLM大模型安全輔助的城市NOA量產上車,到2027年實現VLA多模態(tài)大模型量產,從而逐步推動奇瑞全面進入C-NOA時代。
比亞迪此前也曾在內部會議上透露,希望明年將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引入10-20萬元價格區(qū)間車型上。目前,比亞迪20萬元以上的主銷車型大部分都有帶高階智駕的版本。
要知道在10-20萬元價格區(qū)間,比亞迪擁有定價權。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根據上險量測算,2023年比亞迪在10-20萬元區(qū)間市場銷量占比達16.04%,位居該價格段第一。而在比亞迪2023年總銷量中,10-20萬元區(qū)間車型銷量占比更是達到了66.7%。
今年1-8月,比亞迪10-20萬元區(qū)間車型上險量累計達1,336,387輛,占比亞迪總上險量的比例繼續(xù)高達65.24%。其中10-15萬元區(qū)間車型累計上險量占比,由2023年的35.11%進一步提升到了44.96%。
憑借比亞迪的體量,如果可以在該價格區(qū)間實現高階智駕大規(guī)模普及,其殺傷力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事實上,不僅僅比亞迪,就整個國內乘用車市場而言,10-20萬元區(qū)間車型也占據了“半壁江山”。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測算,今年前8個月,國內市場10-20萬元區(qū)間車型累計銷量達6,678,941輛,占總銷量的比例接近50%。
這意味著,接下來以NOA為代表的高階輔助駕駛系統(tǒng)如果要真正大規(guī)模落地,實現更好的數據驅動自動駕駛持續(xù)演進,進一步下探至10-20萬元級市場勢在必行。而明年,也有望是中高階智能駕駛下沉落地的關鍵之年。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就認為,當前電動化上半場已成定局,智能化下半場正當時?,F階段,城區(qū)NOA正在成為智駕新發(fā)力點,并持續(xù)向20萬以下價格區(qū)間車型滲透,預計2025年將是高階智駕“跨越鴻溝”的決賽點。
輕舟智航CEO于騫更是預判,未來10萬元左右的車型就會完全標配高速NOA,15萬元左右車型基本都會有城市NOA。在于騫看來,全場景NOA打入15萬級市場,也是大規(guī)模量產交付、技術不斷優(yōu)化和成熟的體現。
Momenta CEO曹旭東亦表達了類似觀點。據他介紹,現在實現城市NOA的硬件BOM成本已經可以做到1萬元左右,預計2025年底、2026年初可以下降至5000元左右,屆時20萬元以上車型可能都會標配城市NOA,15萬元以上車型則會標配或選配。
甚至在曹旭東看來,高階智駕并非新能源汽車的專屬,未來在燃油車上也會搭載。其中Momenta,預計2025年底能夠在風冷系統(tǒng)的燃油車上實現城市NOA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不僅Momenta,伴隨著智能駕駛快速普及,過去一段時間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為代表的合資車企,在大力發(fā)展智能電動汽車的同時,秉承著“油電同智”發(fā)展戰(zhàn)略,均在積極推進燃油車智能化。與此同時,以蔚來、小鵬、華為等為代表的整車廠及智能駕駛供應商,則已經紛紛開始推進高階智駕應用下探,并已經成功搭載于相關車型。
這意味著,走過2024年車市慘烈的價格戰(zhàn),接下來之于智駕市場,或仍難以避免一場激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