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鄧為民老師關于計劃的核心的問題,鄧老師有一個前置條件“基于DDMRP邏輯,短周期主生產計劃是整個計劃體系的核心?!?/p>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重視DDMRP,所以還是重點研究了一下。當然引用的資料也可能不對。
APS計劃體系應該包括物料與產能計劃
或許我有些教條了,國內很多文章寫MRP其實是指代的MRPII。
MRP一般指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
MRPII一般指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
這么寫有些抽象,我用兩張圖來作比較。
MRP是物料計劃,主要解決物料的供需平衡問題。如下圖,MRP根據(jù)BOM展開物料計劃。
而MRPII作為制造資源計劃,既包括物料計劃,也包括生產路徑以及相關資源的計劃。
MRPII在計劃時,只考慮生產路徑,而假定制造產能是無限的,但是對于產能限制,以及由于產能限制帶來的一系列瓶頸,誕生了TOC理論,而APS或者說現(xiàn)在的制造計劃體系,是在MRPII的基礎上,融入了TOC理論。
APS既包括物料計劃也包括生產計劃。
DDMRP是demand-driven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縮寫。APICS詞典解釋如下:A method for planning material needs that?enables a company to build more closely to actual?market requirements.
從DDMRP的定義看,DDMRP是物料計劃,而物料計劃邏輯下,討論短周期主生產計劃,我個人總是覺得怪怪的。
DDMRP為多層次庫存管理和補貨計劃策略提供了框架
來看一下DDMRP的邏輯,由五個主要步驟組成:
1、戰(zhàn)略緩沖定位;
2、設置緩沖參數(shù)與緩沖大小;
3、緩沖區(qū)動態(tài)調整;
4、需求驅動補貨計劃與執(zhí)行;
5、可視化協(xié)作-警報。
DDMRP方法為多層次庫存管理和補貨計劃策略提供了一個框架,該方法由五個主要的步驟組成
1.戰(zhàn)略緩沖定位:通過在供應鏈節(jié)點中設置解耦點,阻斷上下游供需的相關性,阻止牛鞭效用,減少供需的波動性,縮短交貨周期。
2.設置緩沖參數(shù)與緩沖大?。和ㄟ^緩沖參數(shù)的設置,以確定緩沖庫存的大小,緩解供應和需求的變化,減少或消除牛鞭效應。
3.緩沖區(qū)動態(tài)調整:根據(jù)實際的供需交易數(shù)據(jù)量,動態(tài)調整緩沖參數(shù),進一步調整緩沖庫存大小,以滿足需求波動帶來的供應波動的影響。緩沖配置文件的動態(tài)調整進一步穩(wěn)定了供應鏈,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平滑了所有變化的操作。
4.需求驅動補貨計劃與執(zhí)行:需求驅動計劃包括通過評估實際庫存、已訂購但未收到的庫存和合格的銷售訂單需求來生成供應訂單。
5.可視化協(xié)作-警報:當用戶通過跟蹤緩沖庫存消耗情況的警報可以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訂貨提前時間和交付就可以同步。
從DDMRP的整體邏輯框架上,看不到其中會有與生產相關的計劃?!?strong>基于DDMRP邏輯,短周期主生產計劃是整個計劃體系的核心。”我的確是有些不懂。
APS本身就是由需求驅動的計劃
我在i2工作時,研究了很多大型企業(yè)的APS項目文檔。而在項目文檔中,最開始的內容一定是討論制造方式:MTO,ATO,CTO,MTS等多種制造方式。
其中MTS是基礎,而大型企業(yè)的APS系統(tǒng)中,最復雜的是MTO,ATO,CTO,以及多種方式的組合。其中MTO(make to order),ATO(Assembly to?order),CTO(configure to?Order)是根據(jù)訂單生產,其計劃是訂單驅動,也即是需求驅動的。
所以APS計劃體系本身就是需求驅動的(MTS是庫存驅動,而MTS制造模式適用于產品種類少的制造,這類制造相對簡單,似乎不需要APS系統(tǒng))。我看不懂DDMRP邏輯與APS邏輯有啥不同,為什么一定要加上DDMRP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