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前提是能夠測量車輛的位置、速度、姿態(tài)和周圍環(huán)境。這項復雜的任務需要大量不同的傳感器陣列以及利用其測量結果的算法。其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絕對定位。提供絕對位置尤其依賴兩種技術:GNSS和慣性傳感器。目前的量產車輛已經包含GNSS和慣性傳感器,但這些都是用于信息娛樂和穩(wěn)定控制等功能(因此是指定的)。
這些功能所需的性能遠遠低于安全車道級導航的要求。這意味著目前的傳感器和定位能力無法滿足更嚴格的自動駕駛要求。
未來的車輛將需要包括這兩種傳感器的更先進版本,以及校正和先進的融合技術,所有這些都在成本水平上,仍然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
這是大眾市場自動駕駛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zhàn)。
目前已經有許多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在道路上行駛,但這些車輛大多提供4級或更低的自動駕駛[1],這意味著它們仍然需要人類駕駛員在場,并且僅在某些條件下操作。此外,這些測試車輛通常使用比可接受的大規(guī)模生產更大、更昂貴的傳感器。
這些測試車輛的任務是在開發(fā)大眾市場版本的同時,證明并獲得公眾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