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雪 鄭森鴻
能比銷量更提振士氣的,只有市值了。
比亞迪僅憑一張宣傳海報時隔三年再次漲停,單天市值增長 800 億元。
暴漲的原因很簡單,比亞迪將通過改款全員上天神之眼智駕。
有消息透露,比亞迪將以 15 萬級的宋 PLUS 作為分界線,往上搭載激光雷達,往下走純視覺路線,今年計劃投入千億推動智駕普及,實現(xiàn)高階智駕車型占比超 80%。
不難看出,比亞迪將成為智駕行業(yè)的最大變量,但沒想到還是丟了中國車企第一市值的位置。
2 月 4 日,小米市值突破萬億人民幣,高于比亞迪的 9510 億市值,如今已經(jīng)坐上了「全球第三大車企」的寶座,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
如果用一句話概述雷軍現(xiàn)在的心情,或許就是:「不知道怎么又第一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市場看好小米 SU7 Ultra 的銷量,雷軍的目標是今年賣一萬臺,這一數(shù)字略低于保時捷帕拉梅拉,但 SU7 Ultra 承載著小米汽車沖高的野心。
還有人說,小米進入萬億俱樂部不能完全歸功于汽車,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汽車正成為增長迅猛的造車新勢力,尤其是今年「SU7+YU7」雙塔組合的爆發(fā)力。
有知情人士說道,「小米汽車今年產(chǎn)能規(guī)??赡茉?45 萬臺左右」,這比起 2024 年產(chǎn)能大概翻了 3 倍。
01小米大漲,離不開汽車
手機是小米的基本盤,但造車卻不斷刷新小米的上限。
相比 2024 年 4 月份小米 SU7 上市當天的股價,如今小米的股價已經(jīng)翻了 2.86 倍。
這什么概念?
如果在去年 4 月拿一臺頂配 SU7 的錢買小米的股票,現(xiàn)在能換回一臺 80 萬的 SU7 Ultra。
實際很少有人如此堅定的相信小米汽車,因為前期市場并不看好這一位新人,認為小米造車的時間晚了,進場只會淪為炮灰,如果造車失敗會讓本就增長乏力的手機業(yè)務雪上加霜。
比如雷軍官宣造車當天,股票僅微漲了 0.59%,這一幾乎無漲跌的表現(xiàn),實際是市場對小米造車保持質疑的態(tài)度。
再比如小米汽車技術發(fā)布會結束后,小米接連三個月股價下跌了 25.55%。
核心原因在于,雷軍辟謠了小米 SU7 賣 19.99 萬元的價格,同時技術發(fā)布會沒有又拿出超預期的內容,小米股價進入了階段性的低點。
小米股市真正逆天改命的轉折點,得從這三件事說起。
一是雷軍官宣小米 SU7 上市時間。
2024 年 3 月,雷軍公開小米 SU7 正式上市的時間,「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發(fā)布,這是我們的三年之約」。
在正式揭曉懸念的前夜,資本市場終于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小米股價大漲 11.34%,創(chuàng)近一年多的最大漲幅。
雷軍的一條微博,小米的市值便增加了近 400 億港元。
一方面,小米汽車還宣布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并同步開啟全國門店預約,預約的用戶有機會享受小米汽車首批品鑒,重新燃起了消費者的熱情。
另一方面,小米 SU7 的正式價格揭曉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決定了小米首款汽車的市場定位和策略,甚至是對于整個行業(yè)所帶來的影響。
相比以往雷軍扔出的煙霧彈,這一次市場至少相信小米汽車會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是小米 SU7 上市訂單爆增。
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公布售價,21.93 萬元的起售價讓小米汽車接連創(chuàng)造歷史。
4 分鐘大定破 1 萬、27 分鐘大定破 5 萬、上市 24 小時大定數(shù)量突破 8.89 萬輛,尤其是 60% 的訂單為「天使單」(未試駕直接下單),直接反映了用戶對于小米 SU7 的強烈認可。
可惜這潑天的流量,沒能轉化為股市的熱情,上市恰逢節(jié)假日和休息日股市連休四天,相當于在小米汽車發(fā)布會結束后,小米在港股有 4 天的「冷靜期」。
4 月 2 日,小米最終以上漲 8.97% 收下了這一波爆款的熱情,即便經(jīng)歷了四天冷靜期的消磨,但這也是小米官宣造車后的第二次大漲。
股市大漲的背后,是小米汽車實現(xiàn)了高于市場預期的表現(xiàn),從「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到「發(fā)布即爆品」,小米汽車逐漸成為新能源領域最大的受益者。
三是小米 YU7 的亮相。
有了 SU7 的爆款奇跡,小米的第二款新車 YU7 自然成了重磅產(chǎn)品,甚至被稱為特斯拉 Model Y 的真正殺手。
不出所料,外界對于 YU7 的期待明顯高于 SU7,認為 YU7 上市能夠刷新 SU7 所創(chuàng)下的記錄。
一是 SUV 和轎車市場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明顯的失衡狀態(tài),純電轎車的整體處于弱勢狀態(tài);其次 YU7 定位家庭市場,這也是國內乘用車最大的細分市場。
資本市場的反應是最靈敏的。
小米 YU7 官方公布當天,小米集團股價上漲顯著,盤中最高達 30.5 港元,創(chuàng)下近 4 年來的新高。
對于雷軍來說,三次股市的大反彈,市場對于小米汽車的認知已經(jīng)從看不起、看不懂,到追不上。
就像大家所說的:網(wǎng)友在造神,神在造車。
對于小米來說,造車是雷軍再次「賭」贏的第二增長曲線,至少相比小米上一輪股市的高點(2021 年),小米造車 4 年增加了超 5000 億市值,踏進萬億俱樂部。
某種程度上,在這四年時間里,雷軍重新創(chuàng)造了一個小米。
02小米汽車做對了什么?
小米汽車的成功在手機業(yè)務上有跡可循,可以說是一次「復制+升級」。
第一招是小米高端化戰(zhàn)略奏效。
像造車一樣,小米 10 系列曾同樣被雷軍比喻為「重新創(chuàng)業(yè)」。
在小米手機的歷史中,小米 10 舉足輕重?;厮莸?5 年前,當時小米一直都以主打「性價比旗艦」,有許多大學生第一部手機就是紅米,這也對于小米品牌向上造成了干擾。
紅米手機獨立之后,雷軍意識到:小米需要一場翻身仗。
2020 年小米 10 系列沖擊高端市場,打破了此前數(shù)字系列 3000 元以內的定價區(qū)間。
小米 10 踩中了 5G 換機潮中高端市場空缺的機遇,但同時小米學會了用高端技術堆料強調技術旗艦,在相機和處理器上投下大手筆,比如率先使用驍龍 865 處理器和 1 億像素的主攝像頭。
兩個月內小米 10 就突破了 100 萬臺銷量,為小米鋪平了高端化道路。
小米 SU7 恰如當年小米 10 漂亮的翻身仗。
在小米 SU7 未發(fā)布前期,小米在宣傳上更強調年輕人和性價比,但實際上 21.59 萬的的起售價更接近于汽車中高端市場。且雷軍曾提到,50% 的 SU7 用戶此前擁有過 BBA、保時捷等豪華品牌車型。
國產(chǎn)汽車市場也不缺乏中高端品牌,小米的策略是在復制小米 10 高舉高打的策略之上,進一步強調品牌精神。
從雷軍親自上賽道,再到去年 11 月 Ultra 原型車刷新了紐北賽道 6 分 46 秒的新紀錄。
小米汽車再次印證了一個用電動技術驅動的新品牌,也需要汽車工業(yè)的泥土味。
正如胡崢楠所說,紐北賽道見證了內燃機的發(fā)展也見證了電氣化的步伐。對于小米而言,他們必須要做出全球最速量產(chǎn)四門車,這就是在中高端之上立住品牌信念的源頭。
有人評價 Ultra 刷新記錄就像中國足球進 4 強一樣。某種程度上小米 SU7 Ultra 已經(jīng)為小米汽車完成了一次中高端的沉淀與超越,立住了小米對于純電速度極致追求的標簽。
從小米汽車誕生之日起,它是親民品牌與中高端品牌的綜合體,但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性價比品牌」。
第二招是技術驅動差異化。
叉燒飯,沒有肉不行,把肉埋在米飯里也不行。
總結小米模式時,大多數(shù)人太過于重視小米的營銷方法論,輕視背后的技術邏輯:一家只會營銷的公司是頭重腳輕,小米并非如此。
小米汽車同樣復制了小米手機的底層技術創(chuàng)新邏輯。
車企自研芯片和大模型這件事不是新勢力的專利。從 2017 年開始,小米先后自研了澎湃 S1 以及后續(xù)的澎湃 C1、P1、G1 芯片用于影像處理和充電管理等。
這些芯片并不會直接拉動手機的銷量增長,但是在當時芯片緊缺的背景下,小米卻立住了技術型的標簽。
到了汽車業(yè)務上,小米在兩件事兒下了狠功夫。
一件是以硬科技為代表的電機技術,另一件就是以軟科技代表的智駕。
在 1 月份的小米年度技術大會上,唯一獲得小米最高千萬技術大獎的就是小米超級電機 V8s,小米汽車核心高管胡崢楠曾經(jīng)表達小米能夠持續(xù)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對技術和技術人才的尊重是否落地到每一天。
V8s 電機最高轉速 27200 轉,峰值功率 425kw,最大馬力 578PS,這一轉速達到了全球量產(chǎn)電機第一的水平。
就相當于,用 V8s 單電機產(chǎn)生的動力超過了采用 3.8T V8 雙渦輪發(fā)動機的邁凱倫 570S。
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舉過一個例子:如果有一臺跑步機,V8s 的轉速就相當于 1 秒跑 212 米。
像 V8s 這樣的產(chǎn)物要投入更多的自研能力。
這種高轉速帶來的離心力會將轉子的硅鋼片撕裂,所以小米和供應商合作自研了高強度硅鋼片。
是追趕者,所以小米在汽車業(yè)務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這一點在同時在智駕上更明顯。
小米作為后發(fā)者,在智駕時間進度表上已經(jīng)在逐漸拉近與第一梯隊的距離。
2021 年,小米組建智能駕駛團隊,由葉航軍出任團隊負責人;2022 年 8 月,展示 L2+智駕路面實拍視頻;2024 年 6 月,小米推出城區(qū) NOA,年底實現(xiàn)全國可用;2024 年 9 月,小米智駕面向端到端完成新一輪技術調整,人數(shù)達 1200 人;2025 年 1 月,雷軍直播小米車位到車位,開啟千人體驗團招募。
據(jù)了解,目前小米智駕內部已經(jīng)分為兩支隊伍,一支力保城市 NOA 功能加速向前,另一支由王乃巖帶隊,專注于 L3/L4 級高階自動駕駛方案的研發(fā)。
這種快節(jié)奏的追趕,也是小米汽車技術立本的體現(xiàn)。根據(jù)雷軍為小米智駕設立的目標,希望小米在 2025 年站穩(wěn)智駕龍頭梯隊。
03小米的天花板,不止萬億港幣
小米目前總市值 1.07 萬億港幣,離騰訊還差 3 個小米,而后者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股票與市值,很長時間都曾是小米的「痛點」。
當年雷軍從金山辭職后,泡在 BBS 里,結識了馬化騰和丁磊。而騰訊和網(wǎng)易向左,股價一路飛奔,騰訊市值最高的時候達到了 7.2 萬億港元。
而小米向右,小米歷經(jīng) 8 年上市后,股價卻不溫不火。
2018 年小米在港上市以 16.6 港幣開盤,卻遭遇破發(fā)。而后的幾年里,小米的股價都維持在在 20 港幣以下的價格波動,沒有情緒。
迎來萬億市值的小米,去沖擊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仍然具有可能性。
這仍然需要 AI 及汽車業(yè)務的加持,尤其是要看小米汽車接下來 5 年的表現(xiàn)。
可以發(fā)現(xiàn),小米汽車的發(fā)展軌跡是品牌定調、主流市場、技術下下放三部曲。
小米 SU7、SU7 Ultra 為小米年輕、科技的品牌理念定調;小米 YU7 沖擊 SUV 主流市場,為小米汽車進一步打開銷量;小米第三輛車將電動及智能化技術下放,倡導科技平權。
SU7、SU7 Ultra 已經(jīng)驗證了小米的第一步,走穩(wěn)了。
小米 SU7 發(fā)布不到半年已經(jīng)突破 13 萬輛,小米 SU7 Ultra 售價 81.49 萬,10 分鐘小定訂單突破 3689 臺,目前 Ultra 已經(jīng)進入門店靜態(tài)展覽,預計 2 月底上市。
如果 Ultra 能夠達到雷軍設立 1 萬輛的目標,那么小米將會創(chuàng)造銷量最高的國產(chǎn) 80 萬以上的車型——前無古人,且后不一定有來者。
但比起訂單量來看,雷軍能夠創(chuàng)造話題的潛力更能加深小米的品牌影響力。
比如雷軍劇透小米 SU7 Ultra 車標采用金標,不到半天這個話題就立馬飆升至熱搜。
第二步,小米要用 YU7 走穩(wěn)主流市場銷量。
SUV 是一個比轎車更廣泛的市場,乘聯(lián)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24 年 SUV 市場銷量 1131 萬輛,同比增長 9.7%,而轎車市場增速僅 1.8%。再結合小米 25-35 歲的用戶群來看,這一群里對于家庭購車有一定潛在需求。
而 YU7 有可能會是一款超越 SU7 的爆款車型。
一方面 YU7 繼承了 SU7 的家族化的設計元素,YU7 長寬高分別為 4999/1996/1600mm,再加上造型上的大寬臀、小鴨尾,非常強調運動和流暢感,另一方面 YU7 在空間和動力上,還會保留驚喜。
第三步是小米汽車的技術下放。
有證據(jù)表明,小米汽車此前正在招聘增程系統(tǒng)的采購經(jīng)理,不排除小米會推出包含增程動力在內的第三款汽車。
據(jù) 36 kr 汽車報道,小米汽車第三款車的初步定位在 15 萬元級,將會有明年中旬推出。
這樣的三部曲,恰似特斯拉走過的三個重要節(jié)點。
類似地,特斯拉用 ModelS 這樣的豪華轎車確認了電動化的可行性,又用 Model3 和 ModelY 這樣的大眾產(chǎn)品實現(xiàn)規(guī)?;?,而接下來的關鍵一步也同樣是技術下放。
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將會在今年入門級車型 Model2,價格 2.5 萬美元,是 Model Y 的一半。
特斯拉第一次市值過萬億美元是在 2021 年,全球累計銷量 180 萬。而小米作為一家科技+汽車公司,想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在汽車業(yè)務上至少要達超越 100 萬輛。
高盛曾經(jīng)在 2024 年發(fā)布的報告中預測,小米汽車在 2024-2026 年的銷量分別為 10 萬、20 萬、30 萬輛,預計到 2030 年小米電動車營收將占公司總營收的 30%。
小米還是被嚴重低估了。
現(xiàn)在僅小米 SU7 一款銷量就已經(jīng)遠超高盛預期。
假設小米 YU7 和后續(xù)車型能夠連續(xù)復制 SU7 的爆款奇跡,在未來 5 年內登頂 100 萬輛,也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