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極越暴雷的時候社長就和大家聊過,車圈的洗牌仍會繼續(xù),極越未必是車圈最后一個面臨生死抉擇的品牌。誰承想,下一個“犧牲品”竟然來得這么快!
1月10日,煥新Model Y開啟預售,放出“盡管對比”的豪言,雷軍、余承東等大佬紛紛展開反擊。當晚,比亞迪漢L、唐L、問界M8、小鵬G7+等重磅車型登陸工信部,直接應戰(zhàn):然而就在各家為了2025劍拔弩張、大秀肌肉的時候,廣汽卻悄悄發(fā)了一條紅頭公告——
廣汽集團將為合創(chuàng)汽車按股比,提供專項用于支付員工工資,及經濟補償金的股東借款,約為2380萬元。同時,廣汽埃安將為合創(chuàng)汽車的售后服務提供兜底。按服務時長10年測算,金額不超過1.74億元。這也就意味著,以合創(chuàng)汽車目前的狀況,很可能已經無法支撐運營了。
好的是,廣汽非常負責、及時給出了兜底承諾,并沒有像當時極越那樣鬧得沸沸揚揚。但另一個角度是,合創(chuàng)哪怕在命運臨近終點的那一刻都沒能“回光返照”,燃燒自己換來一波熱度,而是靜悄悄地和大家告別,其實挺令人惋惜的。
實際上,從去年年初開始,合創(chuàng)就已經暴露出經營方面的困難了。最先“受傷”的,是員工。3月份開始,或許是迫于銷量壓力,合創(chuàng)開始強制要求全體員工參與賣車,甚至包括研發(fā)、公關等非一線銷售人員。同時銷售業(yè)績直接和個人績效掛鉤,如果業(yè)績不達標,就會受到“降薪”處罰。
短短1個月之后,就有合創(chuàng)員工在網絡上發(fā)帖吐槽績效工資被取消,到手薪資比之前少了1/3。到了6月份,多名車主表示合創(chuàng)汽車在上海的銷售門店、包括商超店和分公司,幾乎處于全線停擺狀態(tài),打電話也無人接聽。同時,還有不少合創(chuàng)前員工在店門口拉橫幅抗議,要求退還員工持股跟投款——
在2018-2021年,合創(chuàng)的前身廣汽蔚來就曾推出過員工持股計劃,一共有50多人分批跟投、協(xié)助合創(chuàng)完成認繳出資,涉及金額超1億元。但面對員工的退還訴求,如今的合創(chuàng)表示由于資金問題,暫時無法兌現(xiàn)離職員工退還投資額的承諾。緊接著,合創(chuàng)在7月底進行了一波大規(guī)模裁員。僅剩十幾人,維持公司的基本運作。
這帶來的負面結果,不僅是供應商貨款被曝拖欠,在用戶端的車主也遭了殃:質保期內仍需自費維修,車壞了沒有配件供應,服務響應速度慢……
已經付款的車主,有的等了半年還沒提到車,想要退訂金也受到了層層阻礙。在這個過程中,合創(chuàng)高管也是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頻繁更換。
隨著合創(chuàng)的經營狀態(tài)進一步惡化,官司纏身也成了必然,距離生死線已經越來越近。截至去年8月,合創(chuàng)汽車凍結股權的次數(shù)就多達12次,涉案金額超1.5億元:
上海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也以經營場所無法聯(lián)系為由,將合創(chuàng)的上海分公司列入了異常經營名錄。
合創(chuàng)汽車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其原因跟大部分已經倒下的“前輩們”一樣,都是銷量上先出了問題。從趨勢上來看,合創(chuàng)在2023年的巔峰期也曾創(chuàng)下過月銷接近5000輛的歷史最好成績。但到了去年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光景,合創(chuàng)全年卻只交付了4602輛,還不到很多品牌的零頭。到了年底,月銷量更是急轉直下,僅為110輛……
那么,合創(chuàng)汽車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這般窘境的?又能帶來哪些前車之鑒?其中,合創(chuàng)早期的難題在于“誰說了算”。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合創(chuàng)的前身是廣汽蔚來,是雙方在2018年4月成立的合資公司。其中廣汽持股45%,蔚來持股55%,其中蔚來有10%的股權占比用來經營管理。
也就是說,這時的運營主導權,或許掌握在蔚來手里。在那個時間點上,蔚來ES8創(chuàng)始版剛剛交付才不到1個月。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蔚來想要借助廣汽深厚的造車資源,加速自身造車進程的操作。起初,雙方的合作進展還是足夠順利的,僅1年就推出了首款量產車型HYCAN?007。
在預售發(fā)布會上,時任廣汽蔚來CEO的廖兵也喊出了“2020年要賣出1.5萬輛”的宏偉目標。但可惜的是,盡管廣汽蔚來官方打出了“電池起火,整車全賠”的宣傳標語,卻沒能帶動007的銷量增長,2020年全年只賣了508輛。
有些人認為,HYCAN 007銷量慘淡是因為定價有些高了,應該選擇更低成本的走量策略。但從官方給出的BOM(物料成本)清單來看,HYCAN的采購價格其實不算離譜,基本遵循了成本定價的邏輯(甚至連用了哪家供應商都標得清清楚楚)。
(2020年新能源車賣得并不多,規(guī)?;形葱纬?,加上行業(yè)共識是堆安全冗余而非降本增效,采購價格也就很難壓下來)
因此,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廣汽蔚來借了蔚來和廣汽兩塊金字招牌,但本質上這臺車卻是埃安LX。既沒能繼承蔚來的換電體系,也沒能繼承廣汽的售后網點,這就很尷尬了。而初次試水失敗,再加之“蔚來李斌,2019年最慘的人”,讓蔚來開始萌生退意,在2020年后從廣汽蔚來中撤資,HYCAN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沉寂期。
好在蔚來退出后沒過多久,廣汽蔚來就迎來了新的“話事人”——朱一航。
了解電競圈子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位老板的鼎鼎大名,他就是知名電競戰(zhàn)隊EDG(EDward?Gaming)的老板(沒錯,朱一航的英文名就是Edward)。2021年2月,朱一航帶著旗下的珠江投資管理集團,向廣汽蔚來注資了19.23億元,決定跨界造車。注資后的珠江投資持股比例超過65%,朱一航成了廣汽蔚來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后,廣汽蔚來正式更名為“合創(chuàng)汽車”。
之所以為品牌起名為合創(chuàng),除了HYCAN的音譯之外,還因為朱一航的父親是是房地產巨頭“合生創(chuàng)展”的老板朱孟依。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合創(chuàng)汽車可不單純是電競跨界造車,而是和恒大汽車、寶能汽車一樣,屬于房地產轉型造車的典型代表!
2021年10月,合創(chuàng)汽車推出了更名之后的首款車型——基于埃安Y加長后打造的純電緊湊級SUV,合創(chuàng)Z03。Z03上市時,恰逢EDG在英雄聯(lián)盟S11總決賽上,以3∶2的比分驚險戰(zhàn)勝韓國DK戰(zhàn)隊,奪得EDG俱樂部歷史上首個英雄聯(lián)盟全球總冠軍。合創(chuàng)自然沒有放過這個載入中國電競史的輝煌時刻,借著EDG的熱度跟合創(chuàng)來了一波“冠軍座駕”聯(lián)動。
起初這波營銷的效果是非常炸裂的,收獲了一大批用戶。但隨著事件逐漸熱度減退,這臺車在年輕用戶中的關注度有所降低;更有一些用戶在對比之后,把目光投降了門檻更低、品牌也更響亮的埃安Y,哪怕Z03有所加長,空間更大、乘坐更舒適。于是乎,合創(chuàng)基于埃安的GEA架構推出了第二款車——中型純電轎車A06。
這臺車,嚴格意義來說和之前兩臺“換殼”的埃安有所不同。它比埃安S PLUS更長更寬,后懸從扭力梁升級成了多連桿,三電也有提升,還搭載了HYCAN Pilot智駕……不難發(fā)現(xiàn),相比于第一階段“借力打力”的廣汽蔚來,第二階段的合創(chuàng)采用的是“高舉高打”的玩法,產品定位其實是比埃安要略高一點的。但奈何,這一階段的純電市場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
就拿純電轎車來說,彼時Model 3風頭正盛,小鵬P7、比亞迪海豹、零跑C11等諸多車型也虎視眈眈……說是“神仙打架”一點也不為過。
最終,A06被夾在中間,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tài),逐漸沒了聲量。
合創(chuàng),也迎來了第二個沉寂期。
但壓倒合創(chuàng)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投入更多資源打造、在2023年10月份上市的拳頭產品“合創(chuàng)V09”,一臺看起來很美好的7座中大型純電MPV。
實際上,合創(chuàng)V09算是朱一航接手合創(chuàng)之后,真正意義上從立項到落地的第一款產品。合創(chuàng)V09的產品力也是相當強,是市面上首款支持800V高壓充電的純電MPV,比小鵬X9和理想MEGA還要早。但尷尬就尷尬在,合創(chuàng)V09的產品定位——和理想主打家庭不同,合創(chuàng)V09掏出了之前用過的“電競牌”,跟雷蛇聯(lián)動做了個“移動電競堡壘”。
產品力上,也在盡量向這個方向看齊。就比如它的座艙配備了4塊大尺寸屏幕,支持多屏跨端聯(lián)動,讓鼠標、鍵盤、電腦等外設,與車機屏幕之間實現(xiàn)低延遲無縫切換;在“玩家版”高配車型中,還內置了雷蛇利維坦巨獸V2游戲音箱、雷蛇幻彩RGB燈光和THX-Spatial Audio空間音效,臨場氛圍感拉滿。
只可惜,電競的經驗這一次沒能和Z03一樣滿足年輕用戶的需求。要知道,大家想要的是在家里的電競房,而不是把電競房搬到車上!隨著全線產品逐漸沉寂,到了2024年,合創(chuàng)似乎放棄了“掙扎”,沒有推出新車,也不再提供改款。在幾十億資金燒完之后,留給合創(chuàng)的,或許只剩默默退出的結局。
?寫在最后????
縱觀合創(chuàng)的一生,實際上是經歷“易主”之后,與命運做抗爭的過程。
作為最后一家房地產造車玩家,同時也作為電競跨界造車玩家,在這個造車“九死一生”的時代,能堅持“活”到2025年,已經算是個奇跡了。
而電競這個品牌宣傳點,放在車圈里確實相當有特色。
在經歷20多年發(fā)展之后,電競已經逐漸走上臺面,到了能登上亞運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的程度。
但只可惜,電競玩家需要的和所有新能源用戶一樣,是一臺既能滿足日常需求、體驗還不錯、性價比又很高的車,而不僅僅是“噱頭”。記得上學的時候,我們班里有相當多的同學,即便是面對家長、老師的重重阻攔,也會想盡辦法偷著跑到學校外面打游戲?,F(xiàn)在,同學們長大了、畢業(yè)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要面對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壓力。而游戲里那些持續(xù)跳動的頭像,也從兩三天亮一次、一周亮一次、一個月亮一次,最終永遠變成灰色。當那些人被歲月抹平了棱角,開始意識到童年的快樂是回不去的。又會有多少人,會為了當年的那些狂熱與激情買單呢?人,是會變的。而中國汽車行業(yè)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又和曾經的同學們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