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電子土撥鼠 | 智能家居是個偽命題?

2014/07/14
1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

前世溯源

時光倒回20年前,比爾·蓋茨在出版于1995年的《未來之路》一書中這樣描述到自己的“豪宅:“我的房子用木材、玻璃、水泥、石頭建成。同時,我的房子也是用硅片軟件建成的。硅片微處理器、內存條以及軟件的安裝,使得房子接近于信息高速公路在幾年內將會帶入數百萬家庭的那些特征”。

是的,這正“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

?

這棟耗資1億美元、7年時間建成的 “未來之屋”,共鋪設了52英里電纜,將房內的所有電器設備連接成一個絕對標準的家庭網絡。來到蓋茨家的客人們每個人都別者一只小電子針,里面裝著內置電腦,隨時顯示他們所處的位置。所有的照明、音樂、溫濕度等等都可以根據客人自己的需要通過電腦任意調節(jié)。廚房內,裝有一套全自動烹調設備。廁所里,安裝了一套檢查身體的電腦系統,如發(fā)現異常,電腦會立即發(fā)出警報。地板中的傳感器能在6英寸的范圍內跟蹤到人的足跡,在感應到有人到來時就自動打開照明系統,在離去的同時自動關閉。房屋的安全系數也足夠保證,當一套安全系統出現故障時,另外一套備用的安全系統則自動啟動;當主人需要時,只要按下“休息”開關,設置在房子四周的防盜報警系統便開始工作。唯一帶有傳統特色的是一棵百年老樹,先進的傳感器能根據老樹的需水情況,實現及時、全自動澆灌。

實際上,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體的建筑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將建筑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于美國康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City Place Building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筑”,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

在智能家居20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皮可電子公司(pico Electronics Lcd.)的X-10計劃是全球第一個利用電力線載波來控制燈飾及電子電器產品,并將其商業(yè)化的成功模式。皮可電子公司成功地研發(fā)出該項技術。X-10是以60Hz(或50Hz)為載波,以120Hz的脈沖為調變波而研發(fā)出的數位控制技術,并制訂出一套控制規(guī)格。X-10模組于1978年由西爾司公司引進美國,無線電器材公司則于1979年開始賣該模組系列產品。今日,X-10不僅是一家公司,也是一種利用電力線載波原理的家庭自動化控制協議。

?

命題一:到底什么是智能家居?

按照標準的定義來看,智能家居即Smart Home(簡稱SH),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系統設計方案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居住環(huán)境。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的物聯化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huán)境監(jiān)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fā)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

命題二:家居進化論的客觀規(guī)律是什么?

在中國,智能家居分別經歷了以下四個發(fā)展階段:

1994~1999:萌芽期

這一階段,中國的智能家居行業(yè)還處在概念熟悉、產品認知的水平,這時還沒有出現專業(yè)的智能家居生產廠商,只有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從事進口零售業(yè)務,產品多銷售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

2000~2005:開創(chuàng)期

國內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發(fā)生產企業(yè),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但國外的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沒有進入國內市場。

?

2006~2010:徘徊期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階段智能家居企業(yè)的野蠻成長和惡性競爭,給智能家居行業(yè)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過份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這個效果、廠商只顧發(fā)展代理商卻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導致代理商經營困難、產品不穩(wěn)定導致用戶高投訴率。行業(yè)用戶、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實際效果,由原來的鼓吹變得謹慎,市場銷售也幾年出來增長減緩甚至部分區(qū)域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現象。

?

2005年-2007年,大約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產企業(yè)退出了這一市場,各地代理商結業(yè)轉行的也不在少數。許多堅持下來的智能家居企業(yè),在這幾年也經歷了縮減規(guī)模的痛苦。正在在這一時期,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卻暗中布局進入了中國市場,而活躍在市場上的國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如羅格朗、霍尼韋爾、施耐德、Control4等。國內部分存活下來的企業(yè)也逐漸找到自己 的發(fā)展方向,例如天津瑞朗,青島愛爾豪斯,海爾等,用X-10,深圳索科特做了空調遠程控制,成為工業(yè)智控的廠家

?

?

2011~2020:進化期

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的勢頭,而且大的行業(yè)背景是房地產受到調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長說明智能家居行業(yè)進入了一個拐點,由徘徊期進入了新一輪的融合演變期。

?

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fā)展階段,另一方面協議與技術標準開始主動互通和融合,行業(yè)并購現象開始出來甚至成為主流。

?

接下來的五到十年,將是智能家居行業(yè)發(fā)展極為快速,但也是最不可琢磨的時期,由于住宅家庭成為各行業(yè)爭奪的焦點市場,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承接平臺成為各方 力量首先爭奪的目標。誰能最終勝出,我們可以作種種分析,但最終結果,也許只有到時才知。

?

命題三:要系統還是要單品?

?

?

在智能家居領域,單品與系統一直存有爭議。一方面是,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是不是同智能家居系統一樣,也應該屬于智能家居的一員;另一方面是,智能化的家居單品與智能家居系統相比,孰優(yōu)孰劣。

?

盡管話題與爭議不斷、口水與板磚齊飛,但單品與系統仍是目前智能家居存在的主要方式,短時期內二者難以完全相互取代。如果說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是智能家居左手,那么智能家居系統就是智能家居的右手。

?

大眾對新事物的接受往往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一般不會把原來所有家居用品全部推翻換成智能產品,這就決定了智能家居普及不會“一口吃個胖子”,一步到位。同時,智能化的家居單品也是一些企業(yè)進軍智能家居的“入口”,如國外的三星、LG,國內的海爾等,都無一例外地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電、智能燈泡等單品。

?

目前,智能化的家居單品普遍“單打獨斗”,各自有不同版本的APP應用,限制了用戶多產品、多品牌選擇。

?

與智能化的家居單品不同,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系統以“智能控制中心+傳感器+控制器”的方式,形成一個智能家居網絡,并將現有家居設備納入其中,實現各種現代化、智能化功能。

?

雖然圍繞單品與系統的爭論還沒有停止,但雙方似乎都明確了自己的位置,也看到了對方的優(yōu)點。智能家居的左右手整體上在相互借鑒與學習:智能化的家居單品開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系統體系,以多類產品互聯、互通、相互協作為方向;智能家居系統也沒有滿足于以控制為主,而是將所控制的設備也逐漸納入到自己的系統中,步步為營,力圖實現系統、系統中的設備以及系中設備所控制的設備的整個“圈”的全智能。

?

值得一提的是,在單品與系統的較量過程中,出現了另外一種別出心裁的模式,也就是蘋果公司在前段時間所推出的、沒有硬件(單品和系統)的智能家居平臺HealthKit,或許這也是智能家居未來重要的一極。

?

命題四:誰是智能家居的中心?

對于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平臺來說,配備一個控制中心無疑是必須的。而這個中心會是智能路由器、智能電視,還是云端?它會從家居中已有的設備進行演進,還是會誕生一個全新的控制中心?

現在,行業(yè)標準還一片混亂,各個廠商又都如狼似虎般推出單品、伺機而入,“萬能快接鍵”和“超級入口”等等詞匯也被吹噓的玄乎其玄。

其實,標準的差異和技術的門檻并不是最大的難題,難點在于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如何將單品演化為集成化的系統,如何將概念體驗變?yōu)閯傂孕枨?,是在值得所有廠商和創(chuàng)業(yè)者好好思考。

總結到這里,小鼠君相信其實有關智能家居的命題還有很多很多。想想看,智能家居本身并未作出判斷,也就無所謂命題的真假。如同“物聯網”、“車聯網”等概念一樣,它們本身只是一個智能化的平臺,而開發(fā)者在做的是在平臺上不斷將產品演進和系統化,不斷向智能家居的概念靠近。

與非網原創(chuàng)欄目,請勿轉載

系列精彩

第005期:盤點2014巴西世界杯的科技“絕殺”

第004期:國產大飛機的夢想和現實

第003期:那些坑爹的“銷廢”電子產品

第002期:會呼吸的痛,要和你說再見!

第001期:后鋰電時代,越來越玩“固”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電子土撥鼠,也稱小鼠君。因其喜鉆研、愛挖掘的個性,成為了《電子土撥鼠》系列百科欄目的形象作者。2014年開始,小鼠君將每月精選最具價值的技術話題,為網友奉上精美的電子百科大餐。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