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盧魚,編輯?| 楊旭然
DeepSeek對資本市場的沖擊顯然沒有隨著春節(jié)而結束。
春節(jié)之后,A股中的“DeepSeek概念股”漲幅超過46%,同時帶動了云計算、操作系統(tǒng)、華為鴻蒙等多個概念板塊股價的上漲。
港股市場的賣空壓力也得到緩解,一段時間以來整體上漲明顯,恒生科技指數(shù)持續(xù)上漲,帶動恒生指數(shù)重回兩萬大關。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港股的這一波行情主要由AI技術突破和資金回流共同驅動。
除了反應明顯的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在暗中醞釀著一波風起云涌。關于DeepSeek未來的種種猜想,并沒有因為阿里否認擬投資10億美元而結束。Kimi、豆包等競對如今是否能跟上競爭,也都成了問題。
遠在美國市場,以英偉達為代表的眾多AI企業(yè),則已經從DeepSeek的第一波沖擊中回過神來,“崩潰”之類的提法已經越來越少。
相比中國AI,美國自身的戰(zhàn)略收縮、關稅、裁撤機構等等議題,也都是沖擊美股市場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更加直接的那部分。
本文是來自《巨潮WAVE》內容團隊的深度價值文章,歡迎您多平臺關注。
震動
DeepSeek的爆火,離不開國內同行的襯托、對手的破防,以及英偉達等美股股價的大跌,這些戲劇性的場景讓整件事的發(fā)展抓人眼球。
甚至有有段子稱,DeepSeek的母公司幻方量化只需要每次在AI模型升級前做空英偉達,就能完美解決目前AI難以商業(yè)盈利的問題。
英偉達的股價變化,并不完全是因為DeepSeek的沖擊,美股指數(shù)的震蕩,更多是來自于特朗普上臺后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影響。
英偉達“壟斷賣鏟子”的身份,并沒有被Deepseek取締。AI模型的開發(fā)成本雖然被已經被大幅度降低,但參考互聯(lián)網(wǎng)等行業(yè)發(fā)展的歷程可知,算力價格大幅下降,本身也是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走向。
沒有DeepSeek,也會有別的企業(yè)、AI模型橫空出世,讓算力的門檻不再高不可攀。而且英偉達自身也是推動算力成本降低的核心力量,之前就在通過CUDA平臺上的算法優(yōu)化來追求實現(xiàn)這一目標。
可以說,市場對算力價格下降是有一定預期的,甚至更相信這會推動算力整體需求的上升——對英偉達來說,這顯然算不上壞消息。
根據(jù)財報,美國科技巨頭今年確定會加大對AI的資本支出,預計谷歌投入750億美元、亞馬遜投入1000億美元、Meta投入600-650億美元。盡管DeepSeek可能導致AI行業(yè)整體性的成本節(jié)約、支出放緩,但還遠不到崩盤的地步。
最終這些用于AI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還是會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對英偉達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需求,這是英偉達股價反彈的動力來源。
但Deepseek的出現(xiàn),讓整個市場變得更加理性,而且美國大型科技企業(yè)的財報表現(xiàn),也正處于一個喜憂參半的狀態(tài)。
華爾街預計,美股“七姐妹”2024年四季度利潤同比增速約為22%,這是2023年以來的最低增速,并且是連續(xù)第四個季度增長放緩。
科技巨頭們的業(yè)績表現(xiàn)并不及市場預期:特斯拉2024年汽車交付量、利潤率都下滑,iPhone2024Q4全球營收同比微降0.9%,亞馬遜、微軟以及Alphabet云業(yè)務的增長也都不及預期。
加上在AI上不得不進行的巨額投入,市場難免產生各種擔心。而且特朗普的“百日新政”也需要市場花時間來消化。
目前美股科技巨頭的財報表現(xiàn)還能支撐著其股價,但科技霸權一旦遭遇實質性的挑戰(zhàn),泡沫就容易被戳破——最近高盛、美銀等金融機構也已經在提示美股的風險。
博弈
美股牛市與美元霸權、科技壟斷脫不開關系,而美股又被視為其國家經濟重要的根基之一,因此其他國家的科技企業(yè)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各種針對。
特朗普2月7日的表態(tài)似乎已經放棄敵對:“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相反,美國可以從DeepSeek的創(chuàng)新中受益”,但實際的情況顯然遠非這么簡單。
AI是能和各種產業(yè)深度綁定的新生產力工具,美國如果能在這個領域確立絕對領先、徹底壟斷,利用“AI稅”繼續(xù)收割全球就是大概率事件。到時候,這個“AI稅”可比“蘋果稅”厲害多了。
面對DeepSeek帶來的挑戰(zhàn),美國在第一階段給其科技企業(yè)留足了時間,上線、研究并化為己用。目前,微軟、英偉達、亞馬遜、英特爾、AMD等科技巨頭已紛紛宣布上線DeepSeek大模型。
亞馬遜將DeepSeek整合至Bedrock和SageMaker,微軟則將其納入Azure AI Foundry,而用戶原本使用這些平臺就需要付費,相當于DeepSeek給這些平臺貢獻了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改變對DeepSeek的表態(tài),就發(fā)生與黃仁勛的見面之后。
美國科技企業(yè)把DeepSeek的技術都研究透了,自己可以推出更有成本和性能優(yōu)勢的AI大模型之后,其對DeepSeek等中國AI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改變。
而且,在美國仍然占據(jù)優(yōu)勢的高端芯片領域,對中國制裁的加碼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甚至可能會因為DeepSeek的出現(xiàn)而變得更加嚴苛。
2月9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已正式通知其中國大陸客戶,所有16/14納米及以下制程的相關產品,必須在美國商務部工業(yè)與安全局(BIS)批準的封裝廠完成封裝。這一規(guī)定適用于所有芯片,無論其應用領域。
此前,美國政府還曾下令,要求查清新加坡是否向 DeepSeek轉售過英偉達芯片。
特朗普政府AI事務負責人,前 PayPal首席運營官戴維·薩克斯曾在一場博客節(jié)目中表示,打算“要求臺積電在出口芯片植入性能衰減程序,讓芯片在離開特定地理區(qū)域后算力每月下降8%?!?/p>
這些舉措,顯然都是為了阻止中國企業(yè)獲得高性能芯片,從而拖累中國AI技術的研發(fā)速度、升級進程。
一個“AI北約”似乎正悄然出現(xiàn),他們以數(shù)據(jù)安全、國家安全等萬能說辭,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選邊戰(zhàn)隊。目前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臺灣地區(qū)已經沖在了禁用DeepSeek的前線。
預期
DeepSeek創(chuàng)始人梁文鋒,最近接到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人工智能大會的邀請,因此很多國內網(wǎng)友都擔心起了他的人身安全。畢竟利益的對抗是殘酷的,前車之鑒也實在不少。
世界的風起云涌并不是某個人工智能應用所能左右的,但作為其中的重要角色,梁文鋒和DeepSeek已經開始肩負沉重的時代責任了。
那么,是否要將所有人的利益與命運系于一身,就成了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DeepSeek誕生在一群80后、90后極客手中,背景簡單,本身就是量化圈中極少沒有海外背景的團隊。已經實現(xiàn)的財富自由,讓他們相比獲得短期利益,更愿意純粹地追求技術突破,并且大方地把成果開源給全世界的開發(fā)者。
但那都是在DeepSeek爆火之前的情況。如今的局面是,所有消費者、開發(fā)者、投資者都希望利用DeepSeek獲得收益。
更重要的是,人們都希望這個成功的平臺能夠平穩(wěn)、順利地發(fā)展運營,而不是獨自對抗“AI北約”的夾攻,乃至于崩塌。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享受到更穩(wěn)定的、中國AI的服務,而不是總得到“服務器繁忙,請稍后再試”的提示。
功能受限的情況下,想正常使用的人實在太多,以至于教用戶本地化部署DeepSeek,都已經成了一門能掙到錢的生意。
本地化部署,是指將DeepSeek的AI大模型安裝到本地計算機內,不用依賴網(wǎng)絡或云服務,還支持個人根據(jù)需求,對DeepSeek進行一些定制化修改。
相比于個人,企業(yè)是嘗試本地化部署DeepSeek更加活躍的力量。
企業(yè)既然基于自身盈利考量部署了DeepSeek,自然就希望DeepSeek符合正常的商業(yè)運作邏輯。至少,DeepSeek要能覆蓋AI模型廣泛應用后,帶來的運營、維護成本增長,這樣才能確保API服務的可持續(xù)性。
目前DeepSeek-V3 API服務的45天優(yōu)惠價格體驗期已結束,從2月9日開始將調整為新的價格,即每百萬輸入tokens 0.5元(緩存命中)/2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tokens 8元。與OpenAI相比,這仍是非常便宜的價格。
而且,OpenAI剛與日本軟銀集團敲定了400億美元的新一筆融資金額,投前估值已經達到2600億美元。
可以說,資金量仍然是左右AI競爭的關鍵因素,無論這些資金是來自商業(yè)收費還是股權融資?;梅诫m然很有錢,但相比這種體量的資本仍有巨大落差。
資本介入的規(guī)模越大,未來吞并更多市場的胃口就越大??梢源_定的是,“星際之門”計劃并不會因為DeepSeek橫空出世就完全停滯,反而會加緊“邀請”日本、中東等地資本入局,用股權捆綁出真正的利益陣營,為以后美國AI服務橫掃這些地區(qū)的市場奠定基礎。
這種情況下,DeepSeek完全不接受外界投資并不一定是好事。
近期市場謠傳阿里將投資DeepSeek10億美元,顯然不止是為了炒作阿里的股價,這其中也包含了市場對梁文鋒接受融資的熱烈預期——不論這潛在的投資者是阿里,還是更高規(guī)格的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