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什么是惠斯通電橋?為什么用惠斯通電橋測量應變片?

2024/12/09
701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記錄了關于應變片的很多原理和參數,但是,對于應變片如何使用,如何測量并沒有了深入的探究,今天先來看一看,對于應變片,我們應當如何使用。

首先,已經確定的是,應變片作為一個傳感器,我們主要是使用他的阻值變化特性,因此我們需要對應變片的電阻進行測量。實際上,在電子檢測中,電阻是無法被直接測量的,通常我們使用的ADC都是去測量電壓,對于應變片也不例外。

之前,我在BMS的文章中記錄過BMS母線電流的檢測,當時是利用的檢流電阻來測量電量,也就是說,已知檢流電阻值R,測量R兩端的電壓來確定電阻R上面流過的電流。

【五】BMS 系統(tǒng)的電流采樣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利用上面的原理,我們可以猜測到,如果我們使得應變片上流過固定的電流I,那么,測定應變片兩端的電壓,就可以推算出應變片的阻值R。

如上圖,使用恒流源提供給應變片一個激勵,我們就可以通過deltaV來計算應變片的電阻值了。但是,這有些問題,那就是我們忽略了應變片的可變范圍,它的阻值變化范圍非常小,一般在0.1% ~ 0.5%之間。假設我們選擇的應變片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2%,我們選擇了一個500R的應變片,也就是說,我們的應變片的阻值變化幅度為500 * 0.002,也就是1R。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需要檢測的范圍是1R,假設激勵電壓是1V,檢測的電壓范圍就是2mV。假設現在要求我們的ADC是12bit的分辨率,要達到這個分辨率,就得把2mV進行4096各等分,精度就要達到

0.488uV意味著,我們需要分辨出0.488ppm,百萬分之一還不到。

再加上應變片本身的材料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金屬件本身隨溫度變化還有個繃脹系數,怎么測的準確呢?

這就不得不提出惠斯通電橋的概念。

上面這個圖就是惠斯通電橋的典型圖示,乍一看跟整流橋很像,但是八竿子打不著哈。

在上面的圖中,Ve是激勵電壓,Vo+和Vo-是一對差分信號。R1 ~ R4是可以接應變片的地方。是的,我們可以接四個應變片,典型的場景可以映射到我們的體重秤,一般正好是4個接觸點。

簡單的定性分析惠斯通電橋可以這樣理解,如果R1=R2=R3=R4 。Ve給定電壓是5V,那么Vo-和Vo+都是2.5V,壓差為0。如果R4減小,R3增大,那么Vo-電壓就會上升。同時R1增大,R2減小則Vo+就會降低,最終的輸出的壓差就會變大。繼續(xù)推理一下就能明白,最終的壓差可以是4個電阻變化的疊加值。

這樣一來,原來每個應變片很小的變化范圍,一下子就被放大了四倍。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個應變片的溫飄可以被消除掉,每個金屬件的膨脹系數也會被消除掉。舉個栗子,R3和R4上面的電阻溫飄和金屬件的膨脹方向是同時變大變小,這并不想影響Vo-的電壓變化。

這就是我們使用惠斯通電橋來測量應變片的根本原因。

我之前在平衡車上的應用就在這里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我選用了垂直方向的應變計,貼在了一個變形的位置上,變形的方向導致縱向應變計和橫向應變計的變化是相同的,也就是要么同時變大,要么同時變小。與此同時,我在惠斯通電橋上面的鏈接也出現了問題,把這兩個應變計鏈接宰了R3和R4的位置。這導致的最終結果是,檢測到變形的量縮小了。

又因為車體本身優(yōu)先考慮功能的結構特性,對于變形量和變形方向的分析都沒有認真分析,導致在軟件算法上處理起來很費勁,時長出現不靈敏的時候。所以說,做產品還得做到足夠細致,即便是從工程出發(fā),也要求盡到理論基礎上來作為驗證。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做個惠斯通電橋的應用說明,假設如下的測力環(huán)境下:

如果我們從頂端和底端分別貼應變片R1和R2來提高測量的精度,那么這兩個應變片的鏈接方式一定是在同一個板橋上,因為他們的變化方向相反。

今天線寫到這里,后面繼續(xù)展開應變片的4線鏈接和6線連接法,以及如何設計激勵電源和ADC的參考電源的內容。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