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01、汽車電子推動32位MCU市場
    • 02、國內32位MCU仍需要追趕
    • 03、國內MCU廠商發(fā)展如何?
    • 04、如何拿下32位MCU市場?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32位MCU正當時

2022/12/16
583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六千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yè)正在經歷下行周期。多家機構均下調了對明年半導體市場的預期。世界半導體貿易統(tǒng)計協(xié)會發(fā)布預測稱,2023年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將從此前預計的同比增長4.6%轉為同比減少4.1%至5565億美元,這將是2019年后該半導體行業(yè)首次出現回落。Gartner發(fā)布的報告預計,2023年半導體行業(yè)收入將下降3.6%,從2022年的6180億美元降至5960億美元,低于早先預測的6230億美元。IC Insights的報告認為,全球半導體需求將在2023年出現周期性下滑,全年總銷量預計將減少5%。

這樣的市場下,存儲、CPU、GPU等產品都已經受到影響,MCU也難以獨善其身,一些入門級和中端MCU的價格已降至2019年的水平。消息人士稱,去庫存成為了MCU供應商和渠道運營商面對的關鍵問題,異常的庫存水平可能會持續(xù)到202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這意味著消費類MCU的價格競爭在2023年也將繼續(xù)激烈,因為MCU供應商可能會大幅削減報價,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市場特別是國內市場上的份額。

為了抵御消費類MCU持續(xù)庫存調整的影響,許多MCU公司都打算將越來越多的重點放在開發(fā)中高端32位產品上。MCU公司包括新唐科技、盛群半導體、凌通科技和偉詮電子等都認為必須提高中高端32位產品的比例才能保持競爭力。32位MCU為何火熱?同時國內的MCU公司在32位產品上發(fā)展得怎么樣了呢?

01、汽車電子推動32位MCU市場

根據IC Insights統(tǒng)計,2011-2020年全球MCU產品中,32位MCU產品市場占有率穩(wěn)步上升,4/8位MCU產品占比呈下降趨勢。2020年32位MCU占比為62%,而4/8位MCU占比為15%。據IC Insights預測,未來五年32位MCU的銷售額將以9.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MCU的應用市場主要為車用電子、工控、消費電子、醫(yī)療健康,占比分別為35%、24%、18%和14%。行業(yè)普遍認可汽車行業(yè)將成為MCU產品成長的重要推動力。一輛傳統(tǒng)汽車大約需要70個MCU,而智能汽車至少需要300個MCU。中國臺灣的MCU公司新唐一直保持著較高的32位MCU產品比重,盛群半導體、凌通科技和偉詮電子也加緊了32位產品的開發(fā)。大多數制造商都在擴大了用于汽車和工業(yè)控制應用的產品范圍。數據顯示,2026年全球汽車應用MCU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00億美元。

車用MCU主要有8位、16位和32位等各類型產品;其中8位MCU主要用在汽車風扇、雨刷、天窗、車窗、座椅等低端階功能控制。32位MCU工作頻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間,處理能力和執(zhí)行效能比8/16位更好,其應用也更為寬泛。32位MCU主要用于整車控制、智能儀表、多媒體信息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輔助駕駛等高端功能控制。隨著汽車正在朝著電氣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尤其是電動汽車的車身車載模塊,對寬電源域MCU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將驅動汽車未來對32位MCU的需求大幅增長。

目前車用MCU主要采用90納米節(jié)點制造,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增加,汽車芯片正在推進制造工藝升級,40納米技術可能會在五年內取代90納米成為主流工藝節(jié)點。麥肯錫報告預計,到2030年,90納米及以上工藝制造的車用芯片需求占比仍將達到67%,但未來5年該類芯片的供應量年復合增長率僅為5%,成熟工藝車用芯片將供應緊張多年。90納米工藝產能不足,促使車用芯片廠商紛紛向65/55納米節(jié)點遷移,有的甚至直接推進到40納米。采用40納米工藝制造的新芯片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通過驗證,完成驗證后,汽車芯片的主流制造工藝才會從90納米遷移到40納米,因此新的5-7年后,工藝升級熱潮也會拉開序幕。

增長的需求和新工藝的升級為市場帶來的新的可能性,32位MCU市場正迎來一場變革。

02、國內32位MCU仍需要追趕

我國MCU市場已經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中國MCU市場規(guī)模由2017年的21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69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8.09%。預測2022年中國MCU市場規(guī)模將達299億元。從產品比例來說,國內的MCU市場與全球市場情況并不完全一致。中國通用型MCU市場基本被8位、32位平分。據芯知匯統(tǒng)計,2020年中國通用型MCU市場中,32位和8位占據市場主流,其中,32位市場份額54%,8位市場占比43%。

在應用上來看,目前國內MCU供應商主要市場還是集中在家電和消費電子領域,生存空間依舊遭到擠壓。但在32位MCU領域,國內廠商已經開始布局,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國內MCU兆易創(chuàng)新曾在Arm中國技術研討會上表示其通用GD 32 MCU每年出貨量的一半以上用于工業(yè)應用,而汽車和高端消費產品的應用也在增加。

2021年,全球前32家MCU供應商的MCU總出貨量增至近55億片。根據Omdia Research提供的數據,2021年MCU出貨量最高供應商是NXP,隨后是Renesas、ST、英飛凌和Microchip,這五家供應商占2021年MCU總出貨量的76%。其他MCU供應商包括德州儀器、中國臺灣的新唐科技、中國大陸的兆易創(chuàng)新、三星和Silicon Labs,各自占有約1-7%的市場份額,顯然中國MCU公司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國內MCU供應商已經開始加緊開發(fā)32位產品,也已經開始向55納米工藝技術的過渡。值得一提的是,國內MCU公司的成長,讓過去較為依賴大陸市場的中國臺灣MCU公司不得不降低報價,以保持競爭力。這些供應商開始加速在其他地區(qū)的業(yè)務布局,如新唐在日本的汽車和工業(yè)控制領域繼續(xù)取得進展,優(yōu)化其當地子公司;笙泉科技加強了在歐洲、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的布局。

03、國內MCU廠商發(fā)展如何?

國內MCU廠商的發(fā)展大多首先切入性能要求較低的消費領域,然后向工業(yè)級切入,而車規(guī)產品,因在產品性能、可靠性、壽命等方面要求更高,因此通常成為最后進入的領域。

部分MCU廠商產品的布局情況

國內MCU廠商雖然很多已經進入車用領域,但目前多集中在較為低端的應用中,車用32位MCU產品,國內公司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廠商取得了成績。

兆易創(chuàng)新自2013年以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基于ARMCortex-M的MCU供應商。2017年兆易創(chuàng)新的GD32MCU年總出貨量達到1億片,2021年已升至10億片以上。芯旺微車規(guī)級32位MCU產品已于今年實現了大規(guī)模量產,已成功與國內多家大型整車廠和國際Tier1(整車廠一級供應商)達成戰(zhàn)略合作,同時進入了韓國現代、德國大眾等海外車廠供應鏈體系,應用領域覆蓋車身、底盤線控、BMS、OBC、儀表、多媒體等領域。芯海科技32位MCU占比由2020年的10%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40%左右,2022年一季度占比50%左右,預計2022年全年這一占比會進一步提升。

04、如何拿下32位MCU市場?

目前,全球的MCU市場仍由海外巨頭主導,面對已經有相當積累的MCU巨頭,單純靠價格優(yōu)勢不是辦法,因此國內的MCU公司們也將目光對準了RISC-V。RISC-V架構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開源開放、可模塊化、簡潔、面積小和速度快等優(yōu)點,國內廠商已經推出了一部分RISC-V內核的產品。

兆易創(chuàng)新發(fā)布了其首款基于RISC-V的32位通用MCUGD32VF103,并宣布未來將堅持Arm和RISC-V兩種架構并行;核芯互聯憑借著“高性能模擬、自研RISC-V架構、芯片敏捷設計方法”三大護城河在業(yè)內嶄露頭角;愛普特微電子全線產品均基于RISC-V架構內核研發(fā),其2021年發(fā)布的新品APT32F1023已累計出貨超一億顆,同時愛普特與阿里平頭哥達成深度合作,雙方計劃未來一年推出六大RISC-V芯片系列產品,主要面向的領域包括車載領域;中微半導體的ANT32RV56xx也是集成RISC-V內核的32位MCU,該系列芯片集成模擬外設并簡化設計;航順電子針對AIoT已推出一款M3+RISC-V雙核MCU,并會相繼的推出RISC-V內核、M4+RISC-V多核以及M33+RISC-V多核異構的產品。

除了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產業(yè)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也都“時刻準備著”。在設計人才方面,作為國家培養(yǎng)國內人才措施的一部分,半導體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開始學習設計和開發(fā)32位MCU原型,這一發(fā)展展現了國內半導體產學研融合的趨勢。在芯片制造方面,國內代工廠也已經實現14納米的量產。從下游市場來看,中國作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對MCU產品的需求是旺盛的。

此外,從整個大環(huán)境來看,市場也對MCU廠商有利。防疫管控放開將對行業(yè)需求產生影響,業(yè)內人士普遍表示預計消費電子會率先受益。消費電子有希望從谷底反彈,帶動半導體整體需求的回暖,客戶和渠道積累的存貨將有機會釋放,預計到明年上半年庫存會達到比較正常的水平。對于國內MCU公司來說,未來是光明的。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公眾號:半導體產業(yè)縱橫。立足產業(yè)視角,提供及時、專業(yè)、深度的前沿洞見、技術速遞、趨勢解析,鏈接產業(yè)資源,構建IC生態(tài)圈,賦能中國半導體產業(yè),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