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官方數據,過去 5 年國內新增的 AI 研發(fā)類創(chuàng)業(yè)公司數量分別為 2015 年 204 家、2016 年 365 家、2017 年 406 家、2018 年 157 家,到 2019 年則縮減到 25 家。從數字的變化可以看出,AI 初創(chuàng)公司在經歷了此前 4-5 年的瘋狂增長后,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狀態(tài),加之第一批創(chuàng)業(yè)者經歷了 2-3 年的投入期之后開始進入實際落地的市場檢驗期,業(yè)內普遍認為,接下來 AI 創(chuàng)業(yè)公司即將進入一個大浪淘沙的擠泡沫階段,資本對于這一領域的投入也愈發(fā)理性和克制。
就在 2019 年 12 月 11 日,AI 芯片初創(chuàng)公司燧原科技在上海舉辦發(fā)布會宣布推出首款完全自主研發(fā)的 AI 訓練芯片邃思 DTU 及搭載該芯片的 AI 云端訓練加速卡云燧 T10,被指性能已超越當時市場上的 GPU 訓練芯片。燧原科技自 2018 年 3 月成立,短短 1 年半時間內即實現了第一代產品的開發(fā)、上市,而且直指云端計算訓練芯片這一高端市場,這一亮相可以說頗為驚艷。而就在 2020 年 5 月初,燧原科技更是完成了 7 億人民幣的 B 輪融資,其發(fā)展前景深得業(yè)內肯定。
分析下這家黑馬公司不難發(fā)現,燧原科技的創(chuàng)立頂著眾多光環(huán)——來自 AMD、Arm 等國際大廠的核心團隊、包括騰訊在內的諸多著名投資方“背書”……明星團隊、強大的技術實力、有應用前景的產品和市場定位,這些條件都符合近兩年來資本市場對 AI 領域創(chuàng)業(yè)公司愈發(fā)嚴苛的要求。而燧原科技第一代產品的順利開發(fā)與快速交付也讓它邁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但顯然這只是這家年輕公司跨過的第一道坎,擺在燧原團隊面前的挑戰(zhàn)還有很多,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 CEO 趙立東先生在采訪中也坦陳,“作為初創(chuàng)公司,仍如履薄冰,目前經歷了 1.0 進入 2.0 階段,1.0 階段燧原建立了一支出色的團隊,把產品打造出來?!?/strong>
而 2.0 階段的任務中,排在首位的是產品化落地,“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把產品落地擺在和開發(fā)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光設計出來不能落地,那只是一個技術,一個發(fā)論文參加國際會議的東西,不能產生營收和利潤,就不能讓產品或者這個公司持續(xù)發(fā)展?!壁w立東先生如是說;
其次是產品繼續(xù)迭代,在 AI 訓練芯片的基礎上,會開發(fā)云端的推斷芯片,以及第二代訓練芯片;
第三是要提高公司的學術地位,“我們會請一些業(yè)界的大咖,大家耳熟能詳的 AI 領域的國內外專家來做顧問,與他們的團隊進行合作,幫助我們提升在產業(yè)界的地位”,趙立東先生稱,同時在 2.0 階段燧原科技也會重視產學研的結合,跟大學展開深入合作,趙立東先生認為“這會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入局晚了?
談到為什么會選擇云端 AI 訓練芯片這樣一個門檻極高的賽道,趙立東先生表示,“這就是我們創(chuàng)業(yè)的初衷,我們要做大芯片,拼硬科技?!?/strong>這里的大芯片是指 CPU、GPU 級別的處理芯片。
對于入場時機的話題,我們都知道 CPU、GPU 這兩個產品領域的技術門檻和壁壘已經很高,其他后來者想再分杯羹不太容易,但 AI 芯片是一個新興的產業(yè)、開放的戰(zhàn)場,大家的起點接近。這個領域沒有長時間形成的生態(tài),沒有技術和市場壁壘。趙立東先生認為燧原入局 AI 芯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上面所提及的開放技術與市場是天時;而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企業(yè)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參與程度很高,尤其是在應用領域,我們有人口紅利,中國是領先于世界的,這便是地利。人和則指國內集成電路產業(yè)經過近 20 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批頂尖的研發(fā)人才?!暗搅诉@樣一個時間點,我們可以把 AI 訓練芯片這一最高端、技術門檻最高的領域作為目標,整個環(huán)境也準備好了,有了這個時機,我們就要抓住它?!?/p>
雖有大環(huán)境的天時地利人和,但這個時機是擺在所有 AI 領域創(chuàng)業(yè)者面前的,可以說并非燧原獨有的優(yōu)勢,“當時燧原成立的時候,包括投資人也在問,我們是不是有點晚了?”趙立東先生直言不諱,“我當時給他們回答是,早和晚不是以起點來看的,要以終點來看。從 A 點到 B 點,你可以畫一條直線過去,也可以是一條曲線過去。如果方向錯了,大概永遠到達不了 B 點。對燧原來講,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高度聚焦,從 A 到 B 是一條筆直的直線,在這中間沒有任何方向上的猶豫,就是定位在針對數據中心的人工智能最高端的訓練芯片,滿足對例如通用性,以及高性能、高能效比等所有這些要求。我們一開始設定的方向始終沒變,一以貫之。”顯然,趙立東先生和其團隊對燧原科技的目標高度統一和始終堅定。
而燧原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能完成第一代產品的開發(fā),除了高度聚焦外,趙立東先生認為另一大秘籍是非常強有力的執(zhí)行,“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設計這顆芯片。其他包括對工藝的熟悉,到 IP,以及執(zhí)行中的每個節(jié)點,我們的團隊都有豐富的經驗,可以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降到最低。”
對 AI 芯片的技術、產品和市場的深刻認知和遠見是在與趙立東先生的交流中最大的收獲?!癆I 訓練芯片分三塊。其一是芯片和板卡,也就是硬件的設計,無論從工藝、封裝和散熱的角度,技術門檻都非常高;其二是軟件棧,軟件要能支持人工智能框架,因為所有應用是基于人工智能框架去實現的,軟件棧要能跟這些人工智能框架很好的結合;第三是產品落地中,軟件棧透過對人工智能框架的支持,要能很好地針對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優(yōu)化。因為人工智能可以在眾多不同的場景中應用,不同的場景對性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何在一個通用的硬件芯片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是必須要考慮的?!壁w立東先生強調,“這三塊都做好,我們的產品才可能取得第一步的成功即落地?!?/p>
如何競爭?
AI 訓練芯片可以說是人工智能芯片王冠上的寶石,因其技術門檻足夠高,讓其中的玩家和競爭者不會太多,但同時也意味著僅有的幾個玩家都大有來頭,如英特爾、英偉達、谷歌、華為等都絕非等閑之輩。就在不久前,英特爾宣布停止神經網絡處理器的開發(fā),轉向對 Habana Gaudi 和 Goya 訓練和推理芯片的全面支持,這一方面說明 AI 芯片領域確實還遠未成熟,大家都還在產品定義和試錯階段,但另一方面也讓人看到這一領域似乎是財大氣粗如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玩家才玩得起的游戲。對于一個新面孔如燧原科技,又有哪些底氣和戰(zhàn)術確保自己可以擁有一席之地?
“我們的產品和市場定位在 To B 和 To G,即針對企業(yè)級和政府的解決方案,我們不做 To C 即消費級的產品。雖然企業(yè)級和政府級應用對產品的要求和技術門檻更高,但這是我們結合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決定的。在國內做消費類的產品主要是拼價格,通常很快就會是紅海一片,很難賺到錢,更談不上持續(xù)發(fā)展。既然要做大芯片,我們定位的就是藍海市場,這樣才能保證公司賺到錢來進行更新、迭代,從而實現良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边@是趙立東先生對燧原科技市場定位的解釋。
確定了市場定位,燧原科技的下一步顯然是產品落地,而這個問題顯然燧原科技早在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做好了鋪墊,即引入騰訊這個重要的合作伙伴,一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軟件技術支持,同時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企業(yè)之一,其云服務和數據中心就是 AI 訓練芯片最佳的應用場景,讓燧原科技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產品定義和開發(fā),這也是趙立東先生認為與騰訊的合作中最打動他的一點,“騰訊當時稱之為產品的熱啟動,就是說我們在開發(fā)產品的同時,就開始跟他們合作。這樣當芯片產品開發(fā)出來,其實我們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可以加速產品落地?!睒酚^地講,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期待采用燧原科技解決方案的首個應用了。
有了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產品應用,燧原科技也希望在商業(yè)模式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個開放的生態(tài)圈。針對目前市場上現有的 AI 訓練芯片普遍封閉的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燧原科技推出了開源的概念,趙立東先生稱,“我們會把軟件的中間件開源,接下來把軟件開發(fā)工具包開放出來,讓客戶及第三方軟件合作伙伴都加入進來,針對不同應用進行優(yōu)化和開發(fā),加速產品落地及優(yōu)化進程,這對客戶是有很大好處的?!睂τ陟菰萍寄壳暗捏w量而言,這無疑是個很聰明的做法,讓自己可以聚焦在核心的硬件和軟件棧的開發(fā),而讓更多軟件公司參與進來,幫助其完善軟件生態(tài),讓客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加速應用的推進。
在取得了第一階段產品開發(fā)成功后,趙立東先生也表示,燧原面臨的挑戰(zhàn)還很多,“我們要非常冷靜的分析目前的市場,無論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判斷哪些是機會,哪些是挑戰(zhàn)”,他認為,“長期來看我需要非常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新的競爭對手”,雖然目前 AI 訓練芯片玩家不多,但是國內外還是有很多的芯片公司在做同樣的事情,只是快慢的問題,即使燧原是比較早做出產品的,但仍然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我們有大概一年到一年半的窗口期,在這個窗口期里,特別是在國內,我們應該是處于領先地位的?!壁w立東先生很清醒地認識到,一定要利用好這個窗口期,把握機會,把燧原科技的業(yè)務迅速鋪開,這樣才能讓公司地位得以穩(wěn)固。
“第二是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而言,因為體量所限試錯成本會很高?!壁w立東先生強調,初創(chuàng)不像那些成熟的公司,已經有一個核心的業(yè)務做支撐,哪怕失敗一個產品,還可以推倒再來。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爭取到所有可能的資源,包括資本和政府,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支持,要做到資源最大化;另外要保證我們的執(zhí)行不出任何的問題,把風險降到最低?!?/p>
談到 5 年后的小目標,趙立東先生希望彼時燧原科技已進入 3.0 階段,不只限于國內市場,而是跨出國界,走向海外?!耙驗樾酒疽胭嶅X,要想做大,一定是走向全球的。中國市場足夠讓我們可以活下來,站穩(wěn)腳跟,但不足以讓我們成為偉大的公司?!壁w立東先生的目標不是簡單的解決溫飽,而是更加高遠。
中國“芯”
當聊到如何用一個關鍵詞概括自己過去的 25 年,趙立東先生提到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源于 10 多年來縈繞他心中的一個關于中國“芯”的夢想。
采訪中趙立東先生多次提到自己的老東家 AMD,2007 年到 2014 年趙立東先生曾任職于這家公司,歷任計算事業(yè)部高級總監(jiān),負責 CPU/APU 產品規(guī)劃、市場分析及拓展,產品工程部高級總監(jiān),負責 CPU/GPU/APU 及多個相關核心 IP 的研發(fā),團隊規(guī)模超過千人,并參與成立中國研發(fā)中心。顯然,這是其職業(yè)生涯中濃墨重彩也頗為驕傲的一段履歷,而對當時的中國研發(fā)中心,趙立東先生最大的感受是“我們有 1000 多個研發(fā)工程師,職能非常完整,中國也有市場,那時 AMD 營收的 1/3 來自中國市場,我們缺的就是產品定義。我想做一件事情,就是在中國定義產品,把這個產品從中國賣到國外去?!睘榇粟w立東先生不惜辭掉國內的職位,回到美國總部的 BU,就是想做成這件事,但后因種種原因沒能實現。
此后趙立東先生加入本土芯片公司銳迪科任總裁期間,可以說也是在為打造成熟的可以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而不懈努力。再之后就成立了燧原科技,“在本土組建一個團隊,做一款高端的芯片,從本土走向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你總是想著它,就會實現的,只是早晚的問題?!?/p>
而當燧原成功發(fā)布首個產品,并完成 B 輪融資之后,趙立東先生將懷揣著念念不忘的中國“芯”,繼續(xù)腳踏實地地走向更遠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