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Hi,我是電解電容器》之一:電容器不是用來玩的

2021/07/07
456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5G等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快速演進;硬件、軟件、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也在加速重構。而身為電子攻城獅的我們都知道,無論高端技術如何演變,元器件才是電子技術進入現實世界的底層技術支撐。

在構成電子電路的元器件中,電容器電阻并列,是使用最多的器件之一。作為電子世界中的一分子,沒有誰比它們更多的環(huán)繞在你周圍的各類電子設備中。然而,電容、電阻等這類看似簡單的基礎元器件,對于攻城獅來說依舊是一道壁壘,哪怕是經驗老道的資深大咖,都有可能存在知識盲區(qū)。怎樣打破這道壁壘順暢地走上電子之路,這便是我們想為您做到的。

在本系列主題中,我們將全面為你解讀電容器的前世今生、家族脈絡、未來發(fā)展。

所以,很高興認識你,我是電解電容器!

《Hi,我是電解電容器》系列之一:電容器不是用來玩的

最早的電容器真的是玩的

現在,眾所周知,電容器是三大無源元件(電阻、電容、電感)之一,電氣技術領域、電子技術領域不可或缺的元件。因此,現在的電容器不再是用來玩的。但是,在電容器的初期,電氣技術尚處于黎明前的一絲曙光時,電容器基本處于無用武之地。因此最早的電容器除了科學實驗、科學研究,剩下的就是用來玩的。

最早的電容器是“萊頓瓶”,如圖1.1。也就是在玻璃瓶的內外壁敷上金屬箔,形成兩個電極

圖1.1 萊頓瓶

1746年,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慕欣勃羅克(1692--1761)在做電學實驗時,無意中把一個帶了電的釘子掉進玻璃瓶里,他以為要不了多久,鐵釘上所帶的電就會很容易跑掉的,過了一會,他想把釘子取出來,可當他一只手拿起桌上的瓶子,另一只手剛碰到釘子時,突然感到有一種電擊式的振動。這到底是鐵釘上的電沒有跑掉呢,還是自己的神經太過敏呢?于是,他又照著剛才的樣子重復了好幾次,而每次的實驗結果都和第一次一樣,于是他非常高興地得到一個結論:把帶電的物體放在玻璃瓶子里,電就不會跑掉,這樣就可把電儲存起來。

另據一本<<教學參考書>>是這樣記載的:1745年,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馬森布洛克1692-1761發(fā)明了萊頓瓶。他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一支槍管懸在空中,將起電機跟槍管連接,他讓助手握住玻璃瓶,自己搖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把另一只手觸近槍管,猛地感到了一次強烈的電擊以致喊叫起來。馬森布洛克于是跟助手互換了一下,他讓助手搖起電機,自己一手握瓶,一手去碰槍管,強烈的電擊使他以為:這下子我可完蛋了!他的結論是:把帶電體放在玻璃瓶內是可以把電保存下來的,只是當時他搞不清楚是靠瓶子還是靠瓶子里的水來起保存電的作用的。

在當時,萊頓瓶僅僅是娛樂工具或玩具。因為那個年代,電容器還沒有什么用場。

這些電學示范中規(guī)模最大的應1748年,法國人諾萊特(Nollet,1700~1770)在巴黎圣母院外面表演給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看的700人表演。他讓七百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諾萊特讓排頭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用手握住萊頓瓶的引線,然後他用起電機讓萊頓瓶起電。當搖動起電機的一瞬間,這七百個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如圖1.2。

圖1.2 萊頓瓶最早應用于娛樂

電氣技術和電子技術,使得電容器步入實用

到了1912年,應用真空管實現了實用化的電子線路,電容器開始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真空管帶來的無線電技術革命,使得電容器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出現了各類介質的電容器。如空氣電容器、真空電容器、云母電容器、紙介電容器、陶瓷電容器、電解電容器、有機薄膜電容器等。

1、電容器的第一個應用是作為諧振、定時類應用,常見于最初的無線電發(fā)射與接收的電子設備。高校電子技術課程教材中也是這樣說的。

 

2、電容器的第二個應用是將工頻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過程中對整流后的“直流”電壓進行“平滑”使之滿足應用需求。在這種狀態(tài)下,需要比較大的電容量和足夠的工作電壓。

 

3、電容器的第三個應用是作為電源旁路,將電子線路工作時向直流電源索取的交流電流分量旁路,確保電子線路的直流電源質量。

 

4、電容器的第四個應用是對交流電網的無功補償,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興起前,無功補償電容器是產值最高的。

對于電解電容器:由于有極性的限制,絕大多數應用于直流電壓狀態(tài),至少端電壓不可反極性。因此,上述的四種應用中,第二種應用,電解電容器是最佳的選擇;第三種應用通常也需要應用電解電容器。

當然,即便最早的電容器真是用來玩的,但隨著電氣、電子技術的發(fā)展,電容器也逐漸向實用化演進,各類介質的電容器也走入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與非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期內容,我們將帶來

《Hi,我是電解電容器》系列之二:電解電容器是時代需要的產物

摘要:1912年首個電子線路問世后,9年后的1921年出現液體鋁電解電容器,1938年前后改進為由多孔紙浸漬導電糊的干式鋁電解電容器……不同形式的電解電容器具有不同的特性來適合不同的需求。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遼寧工業(yè)大學教授,中國電源學會常務理事、編輯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名譽理事。參加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解放票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用超級電容器”項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類電容器及其應用、電力半導體器件應用、高效率開關電源、高效率電子鎮(zhèn)流器與高效能電子照明。已出版專著《電容器手冊》、《高效率開關電源設計與制作》《高頻電子鎮(zhèn)流器設計與制作》等1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