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一起了解SKI的集中式BMS---結構與工藝分析

2021/04/08
321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清明節(jié)假期結束了,不過五一假期馬上也要到了,哈哈,領導我還要再請幾天假。

最近弄到一個SKI的集中式BMS,如下圖所示,這個BMS可能是用到北汽的早期車型EV200上的C33電池包上面,現(xiàn)在應該早就停產(chǎn)了;今天就先聊聊它的結構與工藝方面的東西。

如下圖,整機的大概尺寸為250mm*205mm*35mm,產(chǎn)品為金屬外殼,分為上下兩個殼體,外殼上未噴漆,是導電的;產(chǎn)品的防護等級估計為IP3X;整個產(chǎn)品由5個M3*8螺釘固定,穿透了上下殼體以及中間的PCB;產(chǎn)品中間區(qū)域無固定螺釘。

如下圖,在上殼體的中央部位貼有產(chǎn)品標簽,上面主要標注了產(chǎn)品名稱、產(chǎn)品編碼、軟硬件版本號以及產(chǎn)品條形碼等信息。

拆掉上殼體,如下圖所示,殼體內(nèi)部也為全金屬裸露;上殼體左右兩邊各有三個螺柱,應該是從外部固定產(chǎn)品使用。

拆掉上殼體后,露出了內(nèi)部的PCBA,如下圖:這是個集中式的BMS,主控與從控是一體的,大致可以看出單片機電源、AFE等模塊劃分。

將PCBA取走,露出了下殼體,如下圖:是一個比較簡潔完整的金屬板,沒有噴涂絕緣漆,其內(nèi)部也沒有墊絕緣片;在其5個螺釘孔處做了凸臺,大概5mm的高度,作為PCBA與金屬殼體的安規(guī)間距;因為殼體接地,所以做基本絕緣即可,再算上B面的器件高度,針對500V平臺也是夠的。

下面來具體看看PCBA,TOP面如下圖所示:上下各有一個白色的連接器,這個連接器很眼熟,應該是來自于TYCO,在比亞迪早期車型F3DM的BMS上也選用過,目前倒是不多見了;PCBA只在兩個電解電容處有點固定膠,而連接器引腳處并沒有點膠。

整個PCB的厚度為1.6mm,表面焊盤鍍金,過孔塞綠油,T面沒有ICT測試點;三防漆涂覆了T面的絕大部分區(qū)域,只有螺釘孔處裸露的銅皮未涂覆,還有T面連接器的引腳與本體也未涂覆。

再看一下PCBA的B面,如下圖所示:兩個連接器在B面是有固定螺釘?shù)?;同樣地,螺釘孔處的銅皮未涂覆三防漆,而其余位置包括連接器的引腳都有涂覆;ICT測試點都集中在B面;我刮了一下,三防漆還是很硬的,MODEL3上面的也是如此。

PCB的外圍5個螺釘孔是通過銅皮連接在一起的,并通過螺釘與外殼直接相連;這個銅皮相當于包了四分之三圈的地,在AFE采樣連接器處斷開了,如下圖所示;同時,它與板內(nèi)的低壓GND并未直接相連,二者中間預留了選焊的電容,但沒有貼。

關于電路架構,這里不具體展開了,先走馬觀花看一下AFE電路;這個板子一共有10個AFE采樣電路,如下圖所示:在采樣輸入端口處布置了磁珠,均衡電阻為75歐姆的寬邊電阻,并且外置MOS均衡開關。

板子上面使用的AFE型號為美信的MAX17823B,如下圖所示。

總結:這次先介紹到這,后面有機會把整個電氣架構與功能電路好好總結下。以上所有,僅供參考。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LM3886T/NOPB 1 Texas Instruments 68W, 1 Ch, 20-94V supply stereo Class-AB amplifier w/ Mute 11-TO-220 0 to 70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7.64 查看
ISO1176TDWR 1 Texas Instruments 40-Mbps, half-duplex, isolated RS-485 & RS-422 transceiver with integrated transformer driver 16-SOIC -40 to 85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6.46 查看
AD620BRZ 1 Analog Devices Inc Low Drift, Low Power Instrumentation Amp with Set Gains of 1 to 10000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8.89 查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chǎn)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公眾號“新能源BMS”主筆,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tǒng)設計工作,具體為BMS硬件設計工作將近10年,在幾個大的主機廠都工作過;希望通過文字,把一些設計經(jīng)驗和總結分享給大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