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特殊的 2020 年已經過去,但這一年間發(fā)生的事不能遺忘,對于手機行業(yè)而言也是同樣重要。
手機市場整體轉入存量競爭,創(chuàng)新程度卻不比過去的任何一年差。手機在影像能力、快充技術、芯片工藝、屏幕素質、產品形態(tài)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 年,消費者能夠買到比以往更好的手機,也為 2021 年手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調。
在見證了數個實用新技術落地、新理念普及和市場結構發(fā)生的悄然變化后,我們有必要對智能手機的 2020 年來個完整回顧。
手機芯片有嘆息,也有奮起直追
搭載高通新一代 5G 旗艦平臺驍龍 865 的手機接連推出,不僅身體力行地支持中國正在建設的雙模 5G 網絡,性能層面也有恰當提升,高通還在年末如期發(fā)布了采用新架構的驍龍 888。面向中低端市場的高通 5G 芯片逐步進入市場,雖然可能存在性能不足的現象,但不失為一種選擇。
蘋果也在同一時期帶來新的 A14 芯片,和過去一樣只供應蘋果的手機和平板,因此保證了 iPhone 12 性能的相對領先。蘋果收購英特爾手機基帶業(yè)務的成果暫且沒有體現,最初預估的英特爾 5G 基帶沒有在 iPhone 12 中采用,而是搭配安卓旗艦同款的驍龍 X55 基帶連接全球 5G 網絡。
如果沒有一系列意外,華為本可以在 2020 年用有史以來的最大生產規(guī)模,向全世界發(fā)布新一代海思旗艦芯片。然而麒麟 9000 只能以不太充裕的數量進入市場,即使有性能上做取舍的麒麟 9000E 和麒麟 990E 補充,搭載這些芯片的 Mate 40 系列也仍舊無法不限量銷售。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華為不會停下研發(fā)手機芯片的腳步,將繼續(xù)保持理論性能的領先。不過海思芯片什么時候可以大規(guī)模重回華為手機,國內什么時候能擁有最先進的芯片生產技術,在 2020 年看來還是件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事。我們唯一知道的是,那些努力過的人不會放棄。
三星和聯(lián)發(fā)科都打了不錯的翻身仗。采用公版架構的新款三星芯片性能不錯出貨還快,因此在 vivo 為主的手機上表現出時間差,在中國的占有率甚至提升到了 7%。聯(lián)發(fā)科則用天璣 1000 和天璣 820 在用戶心中樹立起高端認知,然后用天璣 720 等產品的能耗表現征服手機廠商和市場。
中國手機市場中存在感不太足的紫光展銳,也在 2020 年有了更多曝光。專注入門級 5G 市場的虎賁 T7510 有正式產品上市,采用 6nm 工藝生產、用上 A76 大核支持 120Hz 刷新率的虎賁 T7520 嶄露頭角,規(guī)格逐漸追上主流中高端芯片,相關手機產品即將面世。
手機技術進步越發(fā)離不開中國
每當有人預言手機行業(yè)遭遇技術瓶頸時,總會有廠商帶來超出預期的技術進步,這在非常不一般的 2020 年也沒有例外。我們見到了屏幕、影像和充電三大領域的進步,而且技術與中國智慧中國廠商的結合,比過去任何一年都更加緊密。
經歷了 LCD 屏幕大面積國產化、OLED 手機中有規(guī)模地出現國產屏幕后,國產 OLED 在過去的一年中開始高端起來。部分手機用上了顯示排列更優(yōu)的屏幕,120Hz 高刷新率、高色準的柔性國產屏也在旗艦手機上應用,華星光電、京東方、維信諾和天馬都在帶來更好的 OLED 屏幕。
OLED 屏的色準和通透度得到主流市場認可,于是從過去僅限于中高端手機的硬件配置,變成了更多手機會使用的常見屏幕類型。由此產生的大量 OLED 屏幕需求,僅靠三星一家供應商無法在數量和價格上做到完全滿足,必須要國產屏幕廠商補足,而他們不斷提升產品素質的態(tài)度值得肯定。
國際品牌繼續(xù)在計算攝影領域深耕,不過中國品牌卻在拍得更遠上找到了方向,中國上市的頂級旗艦手機都無一例外地配備了潛望式超長焦,在功能層面更像專業(yè)相機了。與此同時,大底已經是中國高端手機的標配,廠商用更大進光量和更大像素數量追逐著高品質的影像水準。
不管是哪個品牌所使用的大底傳感器,都是中國手機廠商深度定制的,中國市場在驅動手機行業(yè)變化過程中占到了不小比例,小米更是在小米 10 Ultra 上首發(fā)了豪威科技的新款傳感器,用不錯的成像效果幫助小米和豪威提升品牌價值。傳感器之外,鏡組、馬達等影像系統(tǒng)部件都有中國企業(yè)的身影。
在手機續(xù)航能力上,一面是蘋果把 iPhone 12 的 15W 無線充電稱作“超速了”,一面是中國手機廠商用各自的方式實現了 100W 級別快速充電。有些廠商用電荷泵+雙電芯實現了十多分鐘就能充滿的能力,有的則是設置雙充電口在提供快充的同時保證協(xié)議兼容性,可謂是各顯神通。
就在 65W 功率、半小時能充滿的體驗開始普及,充電技術看起來要就此達到平穩(wěn)期的時候,手機廠商不僅沒有放慢速度,反而是“大力出奇跡”拿出了更大的進步幅度,忘掉等待時間的無感充電正在變成現實。也有多款手機配備了高速無線充電,及可用于 TWS 耳機的無線反充功能。
至于被手機等行業(yè)共同寄予厚望的 5G,不僅因為建設成本等原因,沒能在中國及其他國家地區(qū)完成主要城市的大面積覆蓋,還變成了手機電池增大后續(xù)航反而下降的“元兇”。信號不佳、網速提升不大、延遲改善不多還耗電,讓許多用戶選擇繼續(xù)觀望或關掉 5G 來使用手機。
關注個人隱私,打通體驗屏障
在 2020 年,各手機廠商所使用的手機系統(tǒng)已經趨于穩(wěn)定,大都是在此前數年積累下的框架上進行技術、視覺和交互長期演進,不再有從頭研發(fā)一個全新操作系統(tǒng)的消息。擁有多品牌的廠商,基本都使用相同的系統(tǒng)和服務生態(tài),再通過界面、功能的調性微定制來區(qū)分不同品牌。
無論是為全球用戶研發(fā)的 iOS 14 和 Android 11,還是主要服務中國用戶的各定制安卓系統(tǒng),過去一年間上線的更新主要有三個點:安全隱私、易用性、多設備體驗融合。簡單來說,就是手機使用更讓人放心,細節(jié)更簡單好用,手機與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桌面終端結合更緊密。
統(tǒng)一推送成為中國手機行業(yè)的通行標準后,對用戶隱私的保護成為手機系統(tǒng)新的共識。
iOS 14 讓應用和網頁的信息調用更透明,Android 11 則表現在對應用權限的進一步細分和收緊,MIUI 和其他定制系統(tǒng)更是加入了針對賬號、支付等場景的本地化隱私保護措施。
一系列動作執(zhí)行后,用戶信息被手機 App 不當獲取和濫用的客觀情況得到遏制。
最具標志性的易用性改進,莫過于對分屏和小窗口功能歸納總結后,迭代出來的全局自由窗口 / 閃達窗口。手機廠商意識到諸如多窗口效率使用的細分需求,開始充分滿足用戶,還順帶讓系統(tǒng)變成了用戶不更換品牌的理由。
每個系統(tǒng)都在試圖把多設備交互界面放到更顯眼的位置,使用戶隨手一滑就能進行方便的管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的配對配網也得到了極大簡化。嘗試打通手機和桌面后,用戶能在 Windows 系統(tǒng)下通過無線網流式訪問應用、圖片視頻和文檔,不再需要數據線導入導出文件。
還有一個相當重大的改變,廠商都開始在系統(tǒng)動效、視覺表現、文字渲染等美學部分雕刻出更多細節(jié),小米的 MIUI 12.5、OPPO 的 ColorOS 11、vivo 的 OriginOS 以及華為的 EMUI 11 都有體現,甚至有廠商在發(fā)布會上大膽對標 iOS。
在國產手機越發(fā)普及的高刷新率使用環(huán)境中,這些過去少有人琢磨的細節(jié),的的確確消除了系統(tǒng)層面的“粗糙感”,明顯縮短了與 iOS 的距離。
積極嘗試柔性屏和桌面形態(tài)
時間上的感覺可能只像是彈指一揮間,當前主流的手機產品形態(tài)卻已經出現十多年了,不再有 iPhone 改變世界時的新鮮感。手機廠商也紛紛在不斷優(yōu)化體驗提升性能的同時,探索可能會成為下一代移動設備的手機新形態(tài),目前的主流眼光放到了基于柔性屏的各類方案上。
折疊還是最主流的柔性屏方案,華為和柔派都帶來了新的外折屏折疊手機,不過屏幕依然沒有如大猩猩玻璃一般的高強度保護性能。三星帶來了新的內折產品 Galaxy Z Fold2,改掉了前一代在產品細節(jié)上的種種槽點,最重要的是內屏平面部分有了近似于傳統(tǒng)玻璃的高強度。
做小平板還是大手機?關于折疊屏手機方向上的探索還沒有得到結論,三星的縱向折疊產品 Galaxy Z Flip 用“粉底盒”概念,在技術積累和橫向折疊無異的前提下找到了自己的市場。聯(lián)想則是借著縱向折疊又一次復活了經典的刀鋒設計,還嘗試了消除折痕的技術。
至于概念產品為主的大曲率柔性屏和全面(都是)屏手機,過分追求視覺上的無邊際卻并不能帶來功能層面提升,只能是廠商秀肌肉的產物。OPPO 展示了作為柔性屏另一種解題思路的卷軸屏手機,交互體驗完成度頗高而且沒有折痕,不過也需要面對結構強度、續(xù)航等等問題。
柔性屏之外的另一個大趨勢是桌面化,就算還沒有自家的 PC 產品線,手機廠商還是一窩蜂地在做手機和桌面端體驗的融合。在電腦上使用手機,或者像使用電腦一樣使用手機,變成了相當普及的功能。
桌面化做得比較早的是華為和三星,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將手機畫面?zhèn)鬏數诫娔X,電腦一側可以在較低的延遲下窗口化操作手機 App,或者是像打開電腦文件一般訪問手機中的文件,管理通知來電等等。小米和 vivo 加入了筆記同步、游戲按鍵適配等細節(jié),但沒有脫離這個大框架。
桌面化實踐中做得最為“激進”的,反而是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堅果手機,他們將 2018 年首次發(fā)布的 TNT OS 繼續(xù)改造,甚至還推出了與之配套的二合一平板設備。即使堅果手機業(yè)務不能延續(xù)下去,他們呈現的效率追趕 Windows 的安卓桌面環(huán)境,也很可能會給其他廠商帶去啟發(fā)。
新生品牌、新的市場格局
在手機品牌層面,2020 年同樣值得紀念,中國有了更多國產高端手機。
此前不是沒有手機廠商在 5000 元以上市場推出產品,但高端市場“一枝獨放不是春”。
多個品牌都發(fā)布了對應價位段手機,并獲得超出預期的銷售表現,這才可以說中國品牌真正意義上地站穩(wěn)了高端市場。
針對不同目標群體的產品,有了進一步分化的特征:面向線上消費者,優(yōu)先保證 X 軸線性馬達、直屏等特性,外觀也不賴;面向線下和大眾,則是在性能和體驗優(yōu)秀前提下,保證信號、續(xù)航和外觀。高價低體驗的“智商機”悄然消失,每種用戶都能找到符合喜好的好產品。
和其他手機廠商比起來,蘋果更像是難以被外界所干擾的平行世界。
行業(yè)都在用大電池保證 5G 長續(xù)航,蘋果卻為了輕薄縮減電池容量;行業(yè)都在做大手機,蘋果卻推出了近幾年最小的 iPhone 12 mini;行業(yè)都在追求圓潤手感,蘋果反而回歸了曾經的直角風格。那些違背當下產品力共識的部分,反而會成為 iPhone 12 系列刷新銷售成績的重要原因。
品牌之間的變化也相當值得玩味。
小米在歐洲等海外市場飛速增長,海外手機出貨量一度占到總出貨量的一半;realme 在國內聚焦市場后增長迅速,同屬歐加集團的一加開始在海外推出中端產品提升規(guī)模;vivo 看似保持著前一年的市場策略,整體占有率卻在悄然提升。
華為剝離新榮耀也是大事,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的一部分團隊和榮耀共同組成了這家新的手機廠商,背后的資方則是各大經銷商和國有資本。曾在國內達到 top2 占有率的榮耀有了投幣續(xù)關的機會,它能否延續(xù)過去的強大,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種種可能值得期待。
小結
這就是智能手機的 2020 年,充滿變數也充滿希望。作為一個身處中國的行業(yè)觀察者,我也為中國廠商在行業(yè)中占到更重要位置的變化感到興奮,這里不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更是最有創(chuàng)新和活力的前沿陣地。
驍龍 888 產品接連發(fā)布、新榮耀即將啟航、屏下攝像頭大戰(zhàn)蓄勢待發(fā) ...... 一系列大事近在眼前,我們有理由滿懷期待地去相信,2021 年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