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V2X 是什么
    • 兩種方案(DSRC vs C-V2X)對比
    • C-V2X 的 3GPP 標準化進展
    • C-V2X 的關鍵技術
    • 結語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一文讀懂蜂窩車聯(lián)網C-V2X

2020/12/03
292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V2X 是什么

V2X,即 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聯(lián)萬物。

簡單來說,就是賦予車輛通信能力,通過 V2V(車對車)、V2P(車對行人)、V2I(車對基礎設施)、V2N(車對網絡),讓駕乘體驗更加舒適,交通環(huán)境更加安全,使能未來的自動駕駛。

來源: Rohde & Schwarz

相信很多開車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行駛在一條道路,連續(xù)好幾個路口都遇到紅燈,一路走走停停,不僅浪費時間,而且特別耗油。有時候,明明前方一輛車也沒有,卻還要傻等紅燈變綠。你一定會想,如果交通燈也有眼睛和大腦,那該多好?。?/p>

其實,利用 V2I(車對基礎設施)、V2N(車對網絡)技術,就可以掌控全局的交通流量,大幅縮減等待時間,從而實現(xiàn)“綠燈暢行”。

再舉一個例子,你平時在開車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突然竄出的行人或者電瓶車,被他們嚇個半死?

這個時候,V2P(車對行人)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它能夠在非視距情況下,捕捉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讓我們擁有“上帝視角”,對潛在威脅進行提前準備。

來源: KEYSIGHT

實際上,我們應該把 V2X 技術理解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的一部分。V2X 和其它多種多樣的傳感器(如攝像頭激光雷達等)相輔相成,共同輔助完成高級別的自動駕駛。

從理論上來說,單車(例如 Google 的自動駕駛汽車)不計成本地堆砌傳感器,也能完成自動駕駛。

但是,缺少了 V2X 的自動駕駛汽車,就好像是一座信息孤島。它沒辦法有效地和周圍車輛或者基礎設施進行溝通交流,在感知和決策上存在極大的限制。

兩種方案(DSRC vs?C-V2X)對比

目前,國際上有兩套主流的 V2X 通信技術規(guī)范,它們分別是:

DSRC(專用短距離無線通信):基于 IEEE 802.11p,歐洲的 ITS-G5 同樣是基于該物理層技術,我們在這里只討論 DSRC 即可

C-V2X(蜂窩車聯(lián)網):基于 3GPP LTE

來源: KEYSIGHT

DSRC 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因為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發(fā)展過程并不順利。相比之下,3GPP 的 C-V2X 有很多優(yōu)勢,所以這幾年發(fā)展很快。

我們不妨從各個角度來比較一下這兩種技術方案: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看。

5GAA(5G 汽車聯(lián)盟)針對 DSRC 和 C-V2X,在實驗室及外場進行了試驗對比。結果證實,C-V2X 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要優(yōu)于 DSRC。比如,C-V2X 支持更遠的通信距離、更佳的非視距性能、更強的可靠性、更高的容量和更佳的擁塞控制等。(詳細的測試報告請參考文末附件)

來源: 5GAA 測試報告 P-190033

其次,再從成本和標準化的角度來看。

在這兩方面,C-V2X 也有一些顯著的優(yōu)勢:

C-V2X 基于蜂窩網絡,與目前的 4G 和 5G 網絡可以復用,網絡覆蓋范圍廣,部署成本較低。相反,基于 802.11p 的 DSRC 技術,在組網時需要新建更大量的路側單元 RSU,部署成本很高

C-V2X 基于 3GPP 標準,全球范圍內具備更佳的兼容性

C-V2X 演進路線非常清晰,且后向兼容(LTE C-V2X ?NR C-V2X)

來源: Qualcomm

最后,從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

在這方面,C-V2X 也有后來居上之勢:

C-V2X 的 3GPP 標準化進展

C-V2X 未來能否走向成功,僅靠通信行業(yè)的支持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來自汽車行業(yè)代表的有力支持。

2016 年 9 月,5GAA 聯(lián)盟成立,截至目前已有一百多名汽車和通信行業(yè)代表參與其中,共同推進全球 C-V2X 的開發(fā)部署。

針對 C-V2X,3GPP 采取了分階段迭代的發(fā)展策略:

美國之前一直支持 DSRC,但是最近的態(tài)度開始有所轉變,偏向 C-V2X。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 FCC 最近針對 5.9GHz 的重新分配進行了投票,結果,劃了 20MHz 給 C-V2X 專用

歐洲的態(tài)度比較糾結,DSRC 和 C-V2X 兩種技術都表示支持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 LTE 網絡,綜合考慮應用價值、成本、性能、專利、政策、產業(yè)成熟度等各方面因素,C-V2X 無疑是我國 V2X 技術路線的首選。頻譜方面,劃定了 20MHz 給 C-V2X 專用

第一階段,是 LTE-V2X (R14)和 LTE-eV2X (R15),主要是針對 V2X 進行安全增強

第二階段,是 NR-V2X (R16 及其演進版本), 聚焦自動駕駛場景

來源: KEYSIGHT

R16 已經支持車輛編隊、高級駕駛、外延傳感、遠程駕駛等場景。

來源: 3GPP TS 22.186

筆者預計,與 LTE-V2X 類似,NR-V2X 也將經歷至少兩個版本(甚至更多)的演進和迭代。當前 3GPP 已經啟動了 R17 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初步規(guī)劃了 R17 的主要增強技術,繼續(xù)對現(xiàn)有版本進行演進。

來源: 3GPP 官網

?

C-V2X 的關鍵技術

首先從架構的角度看。非漫游場景下,5G 支持 V2X 的架構如下圖所示:

來源: 3GPP TS 23.287

筆者認為,MEC 將會是 V2X 很重要的一個關注點(并沒有在架構圖中直接畫出)。

根據 Intel 的研究報告,2020 年,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每天將使用 4000GB 的數據。相比之下,一個互聯(lián)網用戶每天使用的數據大約是 1.5GB。車輛和道路的數量龐大且復雜,加之傳感器數量的增加,由此會帶來的大數據處理和存儲的難題。

MEC 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手段。借助 MEC 技術,很多服務可以部署到更加靠近車輛和道路等數據源的地方,節(jié)省網絡資源并降低延遲。

接下來,我們從接口的角度看。

常常有人會問:“在沒有網絡覆蓋的條件下,C-V2X 如何工作?”

前面的架構圖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沒有 4G/5G 網絡覆蓋的環(huán)境下,C-V2X 還是可以利用 PC5 接口進行彼此通信的。

Uu 接口主要是用來實現(xiàn)時延不敏感業(yè)務,進行信息共享和提前預測。

PC5 接口主要是用來實現(xiàn)低時延的業(yè)務,提高非視距條件下的可靠性。

來源: Qualcomm

PC5 接口進一步區(qū)分為兩種工作模式:

模式 3:借助基站,通過控制信令接口 Uu 實現(xiàn) V2V 數據的調度和接口管理。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動態(tài)的方式進行資源的調度,車車間采用 PC5 接口通信。

模式 4:V2V 數據調度和接口的管理是基于車車間的分布算法實現(xiàn)。

來源: Rohde & Schwarz

再從協(xié)議棧的角度來看。

基于 PC5 接口的協(xié)議棧,如下所示(基于 Uu 接口的協(xié)議棧和傳統(tǒng)的 5G 協(xié)議棧一樣,這里不再贅述):

來源: Qualcomm

3GPP 定義了其中的 PHY 和 MAC 層,完全重用 DSRC 既有的高層協(xié)議規(guī)范(它們由 SAT 和 IEEE 制定)。這就意味著,用戶從 DSRC 遷移到 C-V2X 的成本會相對較低。

最后,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最新的 NR-V2X 在物理層和協(xié)議層方面做了哪些提升(3GPP TR 38.885 的第 5、6 章節(jié)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備注:協(xié)議規(guī)范中通常使用 Sidelink 這個詞來描述 PC5 所承擔的具體功能,簡稱 SL),這里僅針對 PC5 的提升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概念上提出了點對點播、組播的概念,之前 PC5 只支持廣播

物理層處理方面,SL 的 PSSCH、PSCCH 的資源分配上更規(guī)整,便于實現(xiàn)(如下圖所示),此外 SL 支持開環(huán)功率控制(OLPC)

同步方面,SL 可以使用 S-PSS, S-SSS 完成同步

協(xié)議層方面,明確定義 SL 通信有三種模式: RRC 連接模式(RRC_CONNECTED)、空閑模式(RRC_IDLE)和未激活模式(NR 情況下)(RRC_INACTIVE)。在空閑或未激活模式下 UE 的 SL 通信是通過 SIB 消息里的小區(qū)配置信息來完成的。

結語

目前,全球的 C-V2X 試驗案例正在不斷增加。

圍繞 C-V2X 的通信芯片、模組、終端、整車制造、測試驗證、運營服務、高精度定位和地圖服務等上下游廠商,都在積極進行布局,希望搶占市場先機。

行業(yè)普遍認為,基于 C-V2X 的車聯(lián)網,很可能成為 5G 時代最先成功的垂直行業(yè)應用場景。

來源: IMT-2020 推進組 C-V2X 白皮書

在我們國家,政府層面非常鼓勵包括 C-V2X 在內的車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工信部、發(fā)改委、交通部、公安部、科技部等部委及地方政府,都針對性給出了一些明確的政策支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國已經擁有超過 30 個測試示范區(qū),其中包括上海、北京 - 河北、重慶、無錫(先導區(qū))、杭州 - 桐鄉(xiāng)、浙江、武漢、長春、廣州、長沙、西安、成都、泰興、襄陽等 16 個國家級示范區(qū)。

這些示范區(qū)涵蓋了無人駕駛和 V2X 測試場景建設、LTE-V2X/5G 車聯(lián)網應用、智慧交通技術應用等功能,提供了涉及安全、效率、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應用以及通信能力等的測試內容。

雖然車聯(lián)網技術正在飛速發(fā)展,我們也仍需意識到,車聯(lián)網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包括自動駕駛的落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技術和資金之外,還涉及到法律和倫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獲得最終用戶的信任和認可,被用戶接受。

行業(yè)曾經指出,自動駕駛將分為若干個過程,逐步實現(xiàn):

第一個階段:輔助駕駛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第二個階段:在封閉園區(qū)的(商用車)的自動駕駛第三個階段:在開放道路的(乘用車)的自動駕駛

來源: 5GAA 白皮書

總而言之,路漫漫其修遠兮,C-V2X 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通信行業(yè)知名新媒體鮮棗課堂創(chuàng)始人,通信行業(yè)資深專家、行業(yè)分析師、自媒體作者,《智聯(lián)天下:移動通信改變中國》叢書作者。通信行業(yè)13年工作經驗,曾長期任職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2/3/4G及5G相關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曾擔任中興通訊核心網產品線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總監(jiān)、中興通訊學院二級講師、中興通訊高級主任工程師,擁有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