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孫正義是一名伯樂,相信沒有人會質(zhì)疑。因為其投資阿里巴巴,當初的慧眼識人,讓軟銀賺了何止一個盆滿缽滿?
如果說孫正義是一個偏執(zhí)狂,相信也沒有人會反駁,因為其孤注一擲投資的愿景基金如今也是舉步維艱,在投資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但再也沒有第二個阿里巴巴成就孫正義的江湖傳奇。
孫正義的高光時刻
孫正義當初投資馬云,有很多橋段,有說廁所幾分鐘的說服,還有等等案例在前。無論如何,孫正義投對了馬云,阿里巴巴的成就造就了孫正義在投資界的江湖地位。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花無百日紅。如今的孫正義,亦或軟銀,亦或愿景基金,卻面臨著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雖然手握著很多獨角獸初創(chuàng)企業(yè),但是一場疫情,讓很多初創(chuàng)企業(yè)被徹底打回了原形。
時也,運也?;蛟S,這就是江湖,人在江湖飄,怎能不挨刀?任何一個前浪的故事都已經(jīng)成為永恒,如果沒有后浪的迭代,那么歷史終究還是歷史,誰也篡改不了的是未來。未來的變化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即使龐大如愿景基金,強悍如孫正義,最終也得自己吞下自己釀的苦酒。
在阿里巴巴賺得的龐大的資金,正在被愿景基金投資的更多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慢慢地蠶食,吞噬的幾乎要殆盡了。這或許也是孫正義的悲哀?
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宿命?
成也蕭何敗蕭何,曾經(jīng)在初創(chuàng)企業(yè)身上賺得天花亂墜,如今又全部“倒回”到初創(chuàng)企業(yè)身上,這難道就是宿命的輪回?成也初創(chuàng)企業(yè),敗也初創(chuàng)企業(yè),孫正義的人生難道就是這樣成敗一件事?
當然,孫正義肯定不甘心,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解決。畢竟還手握阿里巴巴的巨額利潤,愿景投資的很多獨角獸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只是如何熬過新冠疫情的突襲才是最主要的。只要能挺過來,未來未必就不會迎來春暖花開滿園春?
那么,當務之急,就是活下去。于是我們看到了孫正義的輾轉騰挪。不停地變化著對于未來的解讀,以及由此生來的各種策略的調(diào)整。
6 月 25 日,孫正義從阿里巴巴的董事中撤離。他在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即日起將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而在一個月前,軟銀集團也宣布了馬云將卸任軟銀集團董事。曾經(jīng)的惺惺相惜,如今也是“分道揚鑣”,畢竟,各人的人生從此已經(jīng)與眾不同,就不用在相互的戰(zhàn)艦上繼續(xù)捆綁。
在阿里巴巴這艘航母上,軟銀集團獲得了超過 1700 倍的回報。此役,成為孫正義的成名之作。
馬云的離開,孫正義的告別,江湖從此只留下傳奇。
當然,軟銀集團依然持有阿里巴巴 25.8%的股份。這是孫正義最大的依仗。孫正義也表示,自己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與馬云卸任軟銀集團董事職務一樣,并不意味著兩人之間存在任何分歧,阿里巴巴仍是軟銀集團投資組合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傳奇總是意味著永恒,孫正義的戰(zhàn)艦上怎么能少了阿里巴巴這顆明珠?
但江湖路遠,從此道不同不相為謀。未來的歲月,各自趟出的是不一樣的風采。
孫正義如何撐下去?
在第一輪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期,孫正義的 2000 萬美元,讓阿里巴巴撐過了那個非常時期。如今疫情帶來的新的互聯(lián)網(wǎng)困頓期,愿景基金靠什么撐過這段至暗時光?
本以為,收購 ARM 能成就孫正義的第二次騰飛。但投資者認為孫正義過于激進,畢竟 43%溢價過高,ARM 能否與軟銀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也仍是未知數(shù)。事實也證明,在投資 ARM 身上,難以比擬當初對阿里巴巴的投資。
至于愿景基金的頻頻出擊,雖然網(wǎng)絡了很多獨角獸大鱷,但依然沒有讓人看到阿里巴巴當初的影子。在共享經(jīng)濟的大潮中,孫正義逐漸被資金共享。Uber、滴滴出行、Grab、WeWork、OYO,孫正義的布局不可謂不豐富,但是回報呢?遙遙無期。
到 WeWork 時,徹底的“東窗事發(fā)”,也逐漸成為一道分水嶺,而新冠疫情的出現(xiàn),成為一道催化劑,加速了愿景的問題爆發(fā)。
截至 3 月 31 日,軟銀 2019 財年經(jīng)營虧損達 1.4 萬億日元(約合 130 億美元),創(chuàng)下成立以來的最大虧損。
軟銀集團解釋,虧損源于其通過愿景基金押注的多家科技公司價值暴跌。孫正義也承認,隨著財務支出收緊,以及疫情對經(jīng)濟的撼動,愿景基金投資的 88 家公司中至少有 15 家將會破產(chǎn)。
有人說,孫正義就是一個“賭徒”,一直在賭下一個阿里巴巴的出現(xiàn),只是孫正義能夠帶來軟銀亦或者愿景資金找到下一個阿里巴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