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某車企 IGBT 是自己的,AFE 電池前端采集芯片呢?
模擬前端采集芯片:主要用于對電芯電壓進行采集的多通道芯片
這里面最貴的就是這顆 BMIC
我大概做了一個梳理,目前國內主流用的三家,LT、美信和 TI 都是米國公司
結合 Davide Andrea 在 2018 年 3 月做的更新,從 2013 年開始,他把使用的 AFE 的情況也做了一些推薦處理。
單片采集通道
長期來看,在外部比的是通道數量、面積和成本,里面比的是穩(wěn)定性
在不同通道和采集性能(電壓采集誤差、速度、漏電流),每個芯片企業(yè)在模擬采集處理這里的公里還是差異挺大的。
而日本這邊則是在自己的電路上不斷芯片化,提高芯片的工藝,特別是這個芯片間的隔絕能力。
這個 AFE 實質上最早,A123 的工程師
沒有集成方案,就只能退回去設計完整的電路了
如果真有點什么事情,就真退回來了。
還有如果依靠現在的電路做功能安全,這個工作量就不大好做了,芯片把我們大量的工作給做掉了,也在芯片層面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的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功能安全的問題。BMS 的事情,很多都是 BMIC 來解決的
小結:現實點來看,短期內我們很難在車載應用上脫離這些芯片,也很難用國內的芯片來代替。國內同等芯片,要么在儲能(小儲能)上面先用,到一定的應用量,去解決芯片的穩(wěn)定性的問題再來,實際上這個 BMIC 由于連接著電芯,存在大量的浪涌脈沖的問題,前端設計不好,后面芯片的壓力可不小,加上共模電壓和上電工作時間的問題,這顆芯片其實對材料和設計的要求一點都不低。再掙扎,短期內該用還是要用,但是就要挖深入一些,一有問題把他們 FAE 叫過來,在芯片層面多挑戰(zhàn)一些^_^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