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訊速度的提升,出現(xiàn)了很多差分傳輸接口,以提升性能,降低電源功耗和成本。早期的技術,諸如emitter-coupled logic(ECL),使用不變的負電源供電,在當時用以提升噪聲抑制。隨著正電壓供電技術發(fā)展,諸如TTL和CMOS技術,原先的技術優(yōu)點開始消失,因為他們需要一些-5.2V或-4.5V的電平。
在這種背景下,ECL轉變?yōu)閜ositive/pseduo emitter-coupled logic (PECL),簡化了板級布線,摒棄了負電平供電。PECL要求提供800mV的電壓擺幅,并且使用5V對地的電壓。LVPECL類似于PECL也就是3.3V供電,其在電源功耗上有著優(yōu)點。
當越來越多的設計采用以CMOS為基礎的技術,新的高速驅動電路開始不斷涌現(xiàn),諸如current mode logic(CML),votage mode logic(VML),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這些不同的接口要求不同的電壓擺幅,在一個系統(tǒng)中他們之間的連接也需要不同的電路。
· 轉換原因?
1、?電平特性差異?
a)LVPECL電平的差分擺幅較大(典型值約800mV),共模電壓較高(約1.3V-1.9V),需外部端接電阻匹配;而LVDS差分擺幅較?。?50mV),共模電壓較低(約1.2V),且LVDS接收端內(nèi)置端接電阻?。
b)直接連接可能導致LVDS接收端共模電壓超出范圍或信號幅度不足?。
2、?應用場景需求?
a)LVPECL常用于高速時鐘或數(shù)據(jù)傳輸場景(如FPGA輸出),而LVDS因低功耗特性更適合長距離或低功耗設計??。
b)不同器件間接口不兼容時需電平轉換(如FPGA輸出LVPECL,但接收端僅支持LVDS)?
· 轉換方式
1、直流耦合
LVPECL到LVDS 的直流耦合結構需要一個電阻網(wǎng)絡,如圖1.1中所示,設計該網(wǎng)絡時有這樣幾點必須考慮:首先,我們知道當負載是50Ω接到Vcc-2V 時,LVPECL 的輸出性能是最優(yōu)的,因此我們考慮該電阻網(wǎng)絡應該與最優(yōu)負載等效;然后我們還要考慮該電阻網(wǎng)絡引入的衰減不應太大,LVPECL 輸出信號經(jīng)衰減后仍能落在LVDS 的有效輸入范圍內(nèi)。注意LVDS 的輸入差分阻抗為100Ω,或者每個單端到虛擬地為50Ω,該阻抗不提供直流通路,這里意味著LVDS輸入交流阻抗與直流阻抗不等.經(jīng)計算,電阻值為:R1=182Ω,R2=48Ω,R3=48Ω。電阻靠近接收側放置。
(a)等效電路 (b)LVPECL到LVDS的連接
圖1.LVPECL到LVDS的直流耦合結構
2、交流耦合
LVPECL 到LVDS 的交流耦合結構如圖2 所示,LVPECL 的輸出端到地需加直流偏置電阻(142Ω到200Ω),同時信號通道上一定要串接50Ω電阻,以提供一定衰減。LVDS 的輸入端到地需加5KΩ電阻,以提供近似0.86V 的共模電壓。
圖2.LVPECL到LVDS的交流耦合結構
在信號轉換方面,LVPECL到LVDS的轉換則需要考慮衰減電阻和交流耦合電容的放置,以及LVDS接收器的重新偏置。相反,LVDS到LVPECL的轉換也需要適當?shù)?a class="article-link" target="_blank" href="/design/">電路設計和元件選擇。
LVDS和LVPECL各有其特點和應用場景。LVDS適用于板內(nèi)信號傳輸和高速變化信號的傳輸,而LVPECL則適用于背板傳輸和長線纜傳輸?shù)刃枰獜婒寗幽芰透邆鬏斔俣鹊膽?。不過,雖然LVPECL到LVDS的轉換可以通過電路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這邊建議客戶盡量選用相同類型波形的差分傳輸接口,畢竟電路轉換會有很多其他不確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