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ah,在IEEE 802.11標準中稱為S1G(Sub 1 GHz),與上一篇中的802.11af均為工作在1GHz以下頻段的Wi-Fi技術。這些小眾的技術,雖然并沒有大規(guī)模商用,但作為Wi-Fi發(fā)展歷史中的一幕,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它們的技術特點。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01、IoT技術比較
說到IoT,我們可以想到很多:Bluetooth Low Energy (BLE)、Zigbee、Lora、Sigfox、NB-IoT等等。但每一種都可以說是不慍不火。802.11ah推出之時,就身處技術競爭的鴻溝。加之它使用的頻段是Sub 1 GHz,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規(guī)劃,難以統(tǒng)一。此外,IoT應用行業(yè)的技術變革步伐往往比較緩慢,所以11ah要火很難,甚至絕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但從技術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簡單對比一下各種IoT技術。
Sigfox是支持距離最遠的,可達10km,但速率也是最低的,只有不到1kbps,也同樣工作在sub 1GHz;
Lora的支持距離也較遠,可達幾km甚至10幾km,速率有所提升,可達50kbps;
NB-IoT支持距離與Lora同等量級,速率升至250kbps;
Zigbee適合10米至100米以內(nèi)的短距離,速率在20-250kbps;
BLE距離在10米以內(nèi),速率可達幾百k-2Mbps;
802.11ah支持1km以內(nèi)的距離,速率根據(jù)帶寬、調(diào)制和流數(shù)的不同,范圍較寬,可以從幾百kbps到十幾Mbps,甚至幾十Mbps。注意這里說的都是典型速率,如果從IEEE 802.11的標準中使用最大的調(diào)制階數(shù)和帶寬以及最大的流數(shù),也可以算出幾百M的速率。例如:150kbps (當1MHz帶寬, 1個空間流, BPSK, 1/2碼率),或347Mbps(當16MHz帶寬, 4個空間流,
256QAM, 5/6碼率)。
LTE Cat-1/0/M:與NB-IoT一樣,最大的特點與區(qū)別是他們使用的是蜂窩網(wǎng)絡運營商分配的許可頻段。而其他技術基本使用的都是免許可頻段,例如ISM。速率與距離與11ah較為接近。
02、11ah的使用頻段
說到11ah的使用頻段,也是有很多的版本。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很多國家并未真正商用,最初僅僅有一個規(guī)劃,后來又杳無音信。例如,中國最初為11ah規(guī)劃的頻段起點為755MHz,終點為787MHz。755MHz至779MHz之間的頻率允許最大發(fā)送功率為5mW。在779MHz和787MHz之間,最大允許發(fā)送功率為10mW。在779MHz和787MHz之間頻率范圍內(nèi),允許使用4個2MHz信道、2個4MHz信道和1個8MHz信道。?如下圖所示。但我們知道這段頻率早在五年前就已經(jīng)被劃分5G使用。
那么真正在使用802.11ah的國家有哪些呢?
美國:802.11ah允許使用的902-928 MHz頻段,屬于ISM(工業(yè)、科學和醫(yī)療)頻段的一部分??偣?6MHz的帶寬,分為1、2、4、8或16MHz信道。
11ah采用OFDM,在1MHz信道中使用24個數(shù)據(jù)子載波,在2M帶寬中使用52個數(shù)據(jù)子載波。調(diào)制方式可以是BPSK、QPSK 或16QAM、64QAM或256QAM,并有多種編碼選項,可提供多種數(shù)據(jù)速率。
帶寬 (MHz) | 子載波數(shù) | 發(fā)送數(shù)據(jù)的子載波 |
---|---|---|
1 | 32 | -12 ~ -1 和 1 ~?12 |
2 | 64 | -26?~?-1 和 1?~?26 |
4 | 128 | -58?~?-2 和 2?~?58 |
8 | 256 | -122?~?-2 和 2?~?122 |
16 | 512 | -250?~-130, -126?~?-6, 6?~?126 和 130?~?250 |
FCC是如何規(guī)定其發(fā)射功率的呢?在 902-928 MHz頻段使用數(shù)字調(diào)制的系統(tǒng),最大峰值傳導輸出功率不得超過1W。平均值不得包括發(fā)射機關閉或以較低功率發(fā)射的任何時間間隔。并且是基于使用定向增益不超過 6dBi 的天線。?如果使用定向增益大于6 dBi 的發(fā)射天線,則傳導輸出功率應降低幅度為天線定向增益超過6 dBi 的dB數(shù)。
以下是一個實際的11ah的AP所能支持的頻點、帶寬和速率。傳輸距離可達3km,并能同時與675個STA連接。這也是11ah的一個特有優(yōu)勢,它每個AP能提供的最大可尋址的STA,相比于Wi-Fi4/5/6,是4倍的關系。
1MHz帶寬頻點:903.5,?904.5,?905.5,?906.5,?907.5,?908.5,?909.5,?910.5,?911.5,?912.5,?913.5,
914.5, 915.5, 916.5, 917.5, 918.5, 919.5, 920.5, 921.5, 922.5, 923.5, 924.5,
925.5,?926.5?MHz
2MHz帶寬頻點:905,?907,?909,?911,?913,?915,?917,?919,?921,?923,?925 MHz
4MHz帶寬頻點:910,?914,?918,?922 MHz
歐洲:863-868 MHz這段也是ISM頻段,在發(fā)射功率和占空比上有一些限制。那么除了11ah,很多的IoT技術,例如Sigfox、Lora、Zigbee、NB-IoT都允許使用這段頻率。
日本:802.11ah使用916.5-927.5 MHz頻段,這一段頻率也可支持各種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
03、11ah的物理層特性
S1G PHY也是基于VHT即11ac,所以說11ah定義了1 GHz以下頻段的OFDM物理層,使用比2.4 GHz和5 GHz頻段更窄的帶寬,支持的最大時空流數(shù)為四個,并支持下行多用戶(MU)傳輸。MU傳輸最多支持四個用戶,每個用戶最多三個時空流,時空流總數(shù)不超過四個。支持1MHz、2MHz、4MHz、8MHz 和16MHz的通道帶寬。所有帶寬均使用31.25kHz的子載波間隔。所以IDFT/DFT周期等于32μs,比802.11ac長10倍。OFDM符號周期為40μs,包括8μs的保護間隔(GI),如果是short GI則為36μs。
其中1M和2M帶寬是強制要求的,其余的4M~16M帶寬為可選。
有三種PPDU格式:S1G_SHORT, S1G_LONG, 和S1G_1M
S1G_SHORT:用于2 MHz, 4 MHz, 8 MHz, and 16 MHz的SU傳輸;
S1G_LONG:用于2 MHz, 4 MHz, 8 MHz, and 16 MHz的SU和MU傳輸;
S1G_1M:用于1?MHz的SU傳輸;
其中,各部分的含義如下:
STF:Short Training field
LTF:Long Training field
SIG:SIGNAL field
SIG-A:Signal A field
D-STF:Short Training field for the beam changeable portion
D-LTF:Long Training field for the beam changeable portion
SIG-B:Signal B field
Data:The Data field carries the PSDU(s)
GI:Guard interval
GI2:Double guard interval
LTS:Long training symbol
空間流數(shù)為1的1MHz帶寬下的S1G的MCS對應速率如下:
S1G需要考慮IoT應用,那么節(jié)能和海量連接是必不可少的。11ah還有一個小名兒叫做“Halow”,來源于 "hallow(神圣)?"一詞的諧音。其中Low也代表了IoT中的低功耗。它通過減少Tx和Rx的工作時間以及增加站點的待機時間來實現(xiàn)節(jié)能。通過定義不帶數(shù)據(jù)字段的空數(shù)據(jù)包(NDP:null data packet)攜帶 MAC幀格式和定義新的短MAC header(縮減為 12 個字節(jié)),減少了發(fā)送/接收的激活時間。?802.11ah 通過引入目標喚醒時間(TWT:Target wakeup times)預先安排臺站的喚醒時間,以便AP知道臺站何時喚醒、non-TIM(traffic identification map:流量識別圖)操作,STA無需定期喚醒以接收信標、延長監(jiān)聽時間(臺站可睡眠數(shù)小時/數(shù)天并保持聯(lián)系)和AP的電源管理(為電池供電的AP提供睡眠機制)來延長待機時間。802.11ah 通過采用新的分層TIM結構和高效編碼,實現(xiàn)了對大量站點(多達 8000 個站點)的支持。并且基于載波偵測多路訪問與碰撞避免(CSMA/CA)方案的分布式協(xié)調(diào)功能(DCF)保證了各個站點的介質(zhì)接入規(guī)則。
頻譜模板定義分別如下:1/2/4/8/16MHz
頻譜的平坦度:注意下表是normal mode,還有其他兩種mode這里忽略。
頻率容限:± 20 ppm
相對星座誤差RCE:
接收靈敏度:PSDU長度為256個八進制數(shù)據(jù)包時,下表輸入電平值情況下,數(shù)據(jù)包錯誤率 (PER) 應小于 10%。適用于non-STBC模式、8μs GI、BCC和S1G PPDU。
鄰道和非鄰道抑制:主信號功率應在上表基礎上+3dB,鄰信道或非鄰信道中的干擾信號應為符合要求的S1G信號,與被測信道中的信號不同步,占空比至少為50%。本子條款中的測試和表 23-35 中規(guī)定的非相鄰靈敏度級別僅適用于具有 8 ?s GI 和 BCC 的非 STBC 模式。相應的功率應不低于下表中的規(guī)定,其他要求同靈敏度測試。
接收機最大輸入電平:對于任何S1G調(diào)制,接收機應在PSDU 長度為256個八進制數(shù)、最大輸入電平為-30 dBm時,在每根天線上測得的最大PER為10%。
CCA靈敏度等級定義了兩種類型:type1和type2。有什么區(qū)別呢?type1的閾值比type2的閾值,普遍低了3個dB。也就是說type1更注重干擾的避讓,type2更注重維持資源的使用,提升傳輸速率。這樣可以允許不同的國家、地區(qū)和設備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