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天解釋期已過,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再次升級。繼今年 5 月進一步升級技術打壓之后,美國這一次把目光瞄準了人才打壓。
當?shù)貢r間 15 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將對華為部分員工實施制裁。他還宣稱,華盛頓 15 日晚些時候將宣布對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實施新的簽證限制。這之后,諸如人才交流等涉及雙方人員往來的活動或將受到極大限制。
面對之后走向仍未明朗的芯片和 5G 產業(yè),兼之此次提出的人才打壓,圍繞在華為周圍的陰霾更加重了。
從設計到代工生產,華為芯片遭遇“卡脖子”
不能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芯片,這是此前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禁令”內容,因為這個禁令,華為將在下半年遭受到“芯片斷供”的危機。
不可否認,雖然華為海思麒麟芯片的設計已經走在移動端市場前列,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能或是有限制地與芯片代工廠合作,對于華為業(yè)務而言不是一個小打擊。
可以注意到,在華為的三大業(yè)務線,即運營商業(yè)務、企業(yè)業(yè)務、消費者業(yè)務中,芯片多占據(jù)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一點也可以從麒麟處理器、鯤鵬處理器的相繼“上臺”看出來。
以消費者業(yè)務為例,其中的主力是智能手機,而華為智能手機的一大競爭差異點就是芯片。眼下,華為旗下手機所搭載的多為麒麟系列芯片,該芯片主要采用臺積電最新制程工藝,隨著美國禁令的實施,臺積電將不能再代工生產麒麟芯片。事實上,不僅是臺積電,包括三星等在芯片生產過程中采用了美國技術的一列公司也不能夠為華為提供代工服務。
?
此外,這一禁令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局限于芯片電工層面,設計部分也受到極大影響。依舊以麒麟芯片為例,該芯片的設計中采用 ARM 架構,雖然 Arm 公司不屬于美國,但是其中所使用的部分技術卻來自于美國設計中心。
與此同時,芯片設計中所使用的的 EDA 軟件基本被美國三巨頭所壟斷,更是在高端領域拿下了 9 成的市場份額??梢哉f,隨著禁令的實施,華為在芯片產業(yè)中處處受到桎梏。
芯片受到桎梏,若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可替代方案,華為手機的優(yōu)勢也將有所削弱。依據(jù)日前華為所發(fā)布的上半年業(yè)績,消費者業(yè)務在 2020 上半年實現(xiàn)營收 2558 億元,占比總營收 56%,是近年來當之無愧的收入領頭羊。
眾所周知,手機各項任務、數(shù)據(jù)的處理效率都取決于核心處理器的是否強大,此前這一市場被高通所占領,尤其是國內手機廠商。自 2017 年推出首款 AI 芯片麒麟 970 以來,華為就打破了國內手機市場被高通壟斷的局面,也憑借自主芯片這一特色和優(yōu)勢拉開了與其他國產手機的差距,并直面對上蘋果與三星。
一旦華為失去芯片優(yōu)勢,憑借既有軟件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其或許還能保留一部分優(yōu)勢,并在市場中繼續(xù)保持領先,但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被英國封殺,華為 5G 愈加艱難
不僅僅是芯片,因為美國干擾等因素,作為華為底層支撐力的 ICT 技術和應用也正遭受愈加艱難的情景。
今年 1 月份,英國政府曾決定允許華為提供多達 35%的非核心 5G 網(wǎng)絡設備,緊接著在 4 月份,英國政府重申堅定允許華為參與本國 5G 建設,而 3 個月后的現(xiàn)在,英國改變了對華為的態(tài)度。
本周二,英國政府宣布決定停止在 5G 建設中使用華為設備。依據(jù)要求,該國電信運營商被禁止在今年年底前向華為購買任何 5G 設備,并需得在 7 年時間內淘汰現(xiàn)有設備。對于華為而言,英國的這一決定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對于英國的決定,華為方面也在宣布當天立即給出了回應,表示這一決定令人失望,對英國所有手機用戶來說都是個壞消息,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shù)字發(fā)展的慢車道,增加消費者的通信開支,并加深數(shù)字鴻溝”。從整體來判斷,英國這一決定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就在美國當?shù)貢r間 14 日,特朗普也針對“英國禁用華為”一事做出了回應,稱“我們勸說了很多國家不要使用華為,大部分情況是我去勸的”,而“英國終于做出了決定”。自美國對華為有所動作以來,美國方面就一直在對多個國家進行游說,此次英國的明確表示或將也對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所知悉的是,除了英國,印度政府也正在考慮禁用華為設備,德國方面的態(tài)度也是有點模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手機芯片領域繞不過“高通”一般,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專利規(guī)模也是不容忽視的。
據(jù) IPlytics 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目前在全球 5G 標準必要專利(SEP)聲明中,中國公司的份額整體占了 34%,位居全球首位。其中,華為憑借高達 3325 件申請量占領制高點,三星和 LG 分別以 2846 件、2463 件位居第二、第三,4~8 位則分別是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中興、愛立信、高通和 Intel。
與此同時可以看到,即使是美國,對于華為在 5G 建設上的實力也是認可且需要的。就在今年 6 月份,在美國對華為打壓進一步升級的前提下,前者突然宣布放寬對華為限制,“有條件”與美企和華為一起制定 5G 標準。由此可見,相比于芯片上的桎梏,華為在 5G 產業(yè)上雖然在部分市場受到牽制,但整體上還是占據(jù)著一定的話語權。
華為自救進行時
面對來自外界的打壓,以及越來越嚴峻的大環(huán)境,華為也早早開始了自己的“反擊”和應急措施。
以受影響較深的芯片為例,自 5 月 15 日至今,關于華為動態(tài)的報道已經出現(xiàn)了很多,包括向臺積電追加 7 億美元訂單,與聯(lián)發(fā)科、紫光展銳等進行談判以簽訂新的采購協(xié)議,與三星談判芯片代工一事等等。目前官方關于這些進程尚沒有消息漏出或是對一些傳聞作出回應,不過可以看出,華為已經“著急”了。
與此同時,也有消息傳,為了擺脫美國技術的,華為方面也在考慮轉型 IDM 模式,建立自己的晶圓廠,包括推動建設 28nm 去美化芯片生產線,以及自建 EDA 軟件研發(fā)團隊等。華為正在想盡辦法進行“自救”。